早上来到新南门的旅游客运中心,这里旅游班次多,长短距离都有,五年前去九寨沟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想找个古镇去看看,想好的有两个,黄龙溪和洛带。洛带过近了些,那就去黄龙溪吧。
黄龙溪古镇在成都以南42公里,依锦江而筑,过了古镇就进入眉山市地界了。黄龙溪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传说诸葛亮曾在此屯兵,使古镇有了雏形。因为从成都九眼桥乘船出川,都要经过这里,所以历代这里都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水路交通的大码头,从成都下来的船和从重庆、乐山上行的船都要在这里停泊过夜。这么个地位一直到成渝间有了公路才告终结。
一小时就到了。像很多古镇一样,黄龙溪也新建了个高大的石牌坊,算是为自己的过去招摇自豪。
走进去,来到了原有的老街范围,果然不错,这房屋、这街道,一看就是原式原样的,但这里已被太多的影视剧当作过外景地,好些地方都粉刷油漆过了。
走着看着,忽生感慨。就是这么个曾经繁荣辉煌过的古镇,多少年来的交通要津,当它正达到最高峰时突然被人遗弃,来往船只渐少,外来远客渐少,原来活气生生的老镇似与外界断了联系,别人不再需要它。它体尝了失落,感得了忧伤,但建筑物离不去,老镇人也离不去。渐渐的,他们习惯了失落,接受了遗弃,不再吆三喝五,不再大造声势,反正,曾经的辉煌足够让他们回味几辈子了,原有的一切足以让他们安逸自在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就这样,繁荣时候建成的这个像模像样的老大个古镇就被原封不动保存了下来。
黄龙溪共由七条老街组成,几百米长的正街为主街,街的两头各有一寺,一为古龙寺,位于正街南首,居下游,一为镇江寺,位于北首,居上游。两寺遥相呼应,长年香火不绝,烟气缭绕。古镇上还有潮音寺和天后宫、禹王宫,镇外还有大佛寺、大悲寺,寺庙宫观多,也就客观上证明了这里曾经的人丁兴旺人气十足。
走进古龙寺,头上就是建于清初的古戏台,有三百年历史了,也叫万年台,这也是黄龙溪好多古戏台中仅存的一个。回过头一看,古戏台工整完好,感觉不错,但台上放了些藤椅茶桌,像是已成喝茶之处。台前一边角上有座楼梯可上下,不知这格式是原先就有还是现在为方便上台的茶客而后加的。古戏台两边柱上有一副对联:钱乃虚万籁由虚得实;台尤古千年借古喻今。
古龙寺有点规模,挺像样,观音殿、大雄宝殿亦显了庄严气。殿前一侧有座小小铁塔,一边还有一棵据说已有1700年树龄的古榕树,确实是很古老很粗大,需要好几人才能合抱,其树冠枝叶更是茂密阔广,几能覆盖小半个古龙寺了,树下有座小土庙。
又看到三县衙门,门关着,门口挂两灯笼,有一面中等大的鼓搁于架子上,这是喊冤、击鼓升堂用的鼓?历史上的黄龙溪地处金三角地带,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还有匪患常困扰周围的华阳、彭山、仁寿三县,因此三县在此合设一衙门,算是联合共管黄龙溪。
顺街边看边走,往潮音寺走去。
街两边的房屋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保存均较完好,廊柱排列有序,一些屋檐下垂挂着长布条,有白的黄的,还有镶红边的,写着“老药铺”、“纸火铺”、“酒楼”、“客栈”等,算是小店店招。街很窄,仅两三米宽,地面全由青石板铺就。
不知怎么,人很少,稀稀寥寥都数得过来,这里离成都不远呀。
两边小饭店不少,每家店都有一两人站在门口招揽生意,见了我一个个都凑上来,就差拽胳膊了,在充斥两耳的招呼声中走过几家,扫过几眼,即走进一家,临窗坐下,窗外可见锦江。这里靠江,鱼虾自是很多,家家店门口都搁着一盆盆的鲜活鱼虾,我要了这里的特色菜,炸小鱼。
饭后继续走走,沿江自有一番好心情。又看到一棵古榕树,气度确实不凡,主干苍苍老迈,可枝叶却依旧青翠年轻,生气勃勃,巨大的树冠所及,遮盖出好大一片荫凉,如今的后人们果然大树底下好乘凉了。黄龙溪共有千年以上的古榕树六棵,它们是古镇何以为古的一个活证据。
又从桥上走过锦江,对面什么也没有,有点零乱感。远些的大佛寺不去了。
两个小时多些就出镇了,人气不足,好多店都上着门板关着门,三座大院也都闭门谢客,说是要到休日假日可能会开门。
乘上回成都的车,司机是小年轻,车开得飞快,好猛,不知有什么急事,不过还算稳。他还想抄近路,离开大路开进了窄窄的村中小道,这下倒了霉,迎面来了车,进也进不得,退也难退。僵持了一会,还是我们的车让道,往后倒退了靠边停下,让来车擦着我们车身缓缓驶过。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多费了时间。
晚上去逛春熙路。
春熙路位于市中心,建成于1926年,路名是熙来攘往、春意融融之寓意,现为步行街。春熙路共分东西南北四段,其中北段最长,400米,南段是250米,东段85米,西段170米,
一入春熙路,果然是熙来攘往,春意融融。熙熙攘攘是说人流,而春意融融则可借指成都女孩之春色了。一条春熙街,果然看不尽美女,眼前身后,不时就闪过一个飘过一个,真是名不虚传。尤其是晚上,那幽暗灯光下的人形,小小缺点都被掩盖了,不美的看去也美了,又何况这里本来就是美女多多之地。从女孩心理来说,明白了自己长得漂亮,就会往人多处热闹处来兜上一圈,以展风姿以引人眼球,当有人看她时,她就有一种心理满足,一种快感。所以,春熙路上美女多也就顺理成章了。
低头一看,地上有五芳斋等老店的铜板雕刻,既有图像又有文字介绍,为老字号树碑立传了。这五芳斋倒是到处都有,嘉兴有、苏州有。
成都的地上雕刻物挺多,杜甫草堂前那段路的人行道方石上就雕刻了那么多一首首的古诗,浣花溪公园里还有历史诗廊呢,地上也是许多的诗和诗人介绍。
从春熙路南口进去,东南西北都看过了,再从北口出来,在并无冷意的深秋夜色里向西慢慢踱步回去。走到总府路,忽然看到了赖汤圆,呵呵,成都的著名小吃,早闻其名了,既来之,又怎容错过,我是喜欢吃汤圆的嘛。当即进去坐下,一问,一碗六个,2元。
端上来了,小碗小汤圆,介于我们看惯了的大汤团与小圆子之间。还端来一小碟糖芝麻,那是给你蘸汤圆的,想得真够周全。放入嘴里轻轻一咬,皮薄软糯、细腻滑爽,虽然小,虽然给了你外蘸的佐料,但里面还是有馅的,这叫里外喷香内外共甜,果然好吃。做得这么小巧精致且又这么有味的汤圆,怕是要把宁波汤团比下去了,有人不就夸赞赖汤圆有六不嘛,即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
成都看过了,该告别它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