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最后一天,陪一远来游者转游上海,按她的要求,去了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和豫园。
先到人民广场,这是市中心最开阔之地,高楼大厦在稍远的四周围成一圈,成为一道别样的城市风景。草地是绿茵茵的,树木也都已形成了气候,几多种各色花儿各各占据一角,绽放着春天的好心情。尤其那一排海棠,粉红淡淡的开得正是盛时,引得一对洋人男女站在花前连连按下相机快门。此时走在这样地方,春风拂面,煞是自在舒服。
走到南京西路新世界斜对面,看到个公厕,她进去了。出来跟我说,走过了很多城市,早已没了进厕所还要付钱的习惯,你们一个大上海,全国最繁华了,怎么还要收费?我苦笑一下,无言以对。这里确实是全国最繁华城市的最繁华中心地,在这里如厕,确实要付钱,这是事实,又有什么可说的呢?问她多少钱,说是6角。“上海人果然算计精明,5角零钱还好算些,偏要6角,1角钱都不肯少赚。”我还是笑笑,没什么可强词夺理的。我本人就是强烈不满这没道理的规制,但我是上海人,还只能忍受人家理直气壮的诘问。想想也真是,那两个一直坐在那儿的收钱者,假如把他们的职责改一改,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着重于清扫和服务那该多好啊。
南京路已许久没来了,虽正是春风和煦大好天气,但步行街上游人算不得多。一边慢慢走,一边看着那些原先常引以为傲的密密麻麻大广告牌,以及更值得吹嘘一番的两边的老式大楼,忽然间有种很陈旧了、落伍了的伤怀感。白日里,没有霓虹闪烁,一切都显了些零乱,失却了光鲜气。再看两边朝南北伸展出去的那几条直路,竟然还都是多少年前就早已看熟了的那副破旧老样子,歪歪窄窄,突突鼓鼓,那些缺乏牢固感、几乎有点破败了的老房子,还有杂乱无章的空调,都很碍眼。一直在说几年一变样,可这里好象几十年了还是老样子。这里可是市中心的市中心啊。
到了外滩,整条中山东路象是都在施工,竖着各式隔拦板。天气正干燥,车子一开过,尘土飞扬,躲都无处躲。虽是晴天,却灰蒙蒙,浦东的大楼怎么都看不明晰。想起前段时间报上看到的,说上海现在近三分之一的天气是霾天,这就是了。怪不得上海晚上看不见星星,除了光源污染外,更还有这些漫天飞扬的尘土以及汽车黑烟尾气等等共同造成的灰霾的污染。
站在那里看对岸,发觉浦东的大楼已不成美景,原先还显了些时尚象征的景观,被一幢幢新拔地而起的大楼搅扰,已丧失了整体美感的观赏性。犹如一锅“烂糊三鲜汤”,更像似一堵大杂烩水泥墙,各自独立的美,已被相互间的排斥相互间的不融合而抵消殆尽。整体性规划设计的不完美,最终导致所有的缺陷都被放大了。
豫园的外围也在施工,从外滩一路走过去,就一直是在灰土中穿行。知道都是在为世博会而大动手术,都想赶时间,把所有工程集中于世博会前一并弄完。就像全市公厕的基本免费也以世博会为时间点一样。前天报上还说了机场餐饮价格奇高的问题,明明都知道不合理,管理方也同意改,可却也同样把时间点定在世博会前。世博会就像万能药,这之前什么不合理什么丑陋难看都可容忍,但到那一天,必须亮相出一个光鲜靓丽的美女。这跟历年来养成的向节日献礼之风是同一个意思。忍,该忍一忍的,就像一个女孩为了漂亮,为了得到惊人一瞥的赞美,就须得经受抽脂、整容几番手术的痛苦麻烦一样。
豫园去过不知多少次了,但还是觉得它真的挺完美,在全国园林中,确实该有它的一席之地。它的大局面小细节都值得赞赏,可圈可点处多多,且每次看,都会有些新发现。别处牡丹还没开,豫园里的牡丹却已大放光彩,淡淡的粉红色,像一款款的薄纱裙,春光无限,让人好一阵惊喜。
走完看完,问客人感觉,她说,还是豫园最好,那南京路、外滩好象不像上海,不如预想的。是啊,外滩在施工,一路的灰,任谁也留不下好印象的。
回到家,我一擦鼻孔,毛巾上一抹黑色。(2009.4.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