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做学生的那个年代,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下乡劳动,一般是在三秋和双抢这两个农忙时节,我就去过这么两次。现在想想,也还是搞不清,那时真的是农忙时节农民忙不过来需要帮忙呢、还是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去农村吃些苦接受劳动改造式思想教育?
下乡去,就是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时间一般是十来天到两星期。记得那次我们是列了队走去走回的,现在一看地图,其实并不远,就在莘庄都不到的一个地方,当时是属于上海县。因为时日已久远,很多细节都已忘尽,只剩了些依稀的模糊印痕,但有一件事我是一直不会忘的。
记得我住的是生产队长的家。有一天晚饭吃粥和玉米,男主人在吃完外面的一颗颗玉米粒后,又一口一口咬吃那根玉米芯,在嘴里嚼了嚼也咽下了,他这是将整个一根玉米棒子全吃下肚了啊。那时的我十几岁,当然积极上进,知道要勤俭节约,知道要吃苦耐劳,也知道要向农民伯伯学习。当时的我稍犹豫了一下,然后就像他们夫妻一样,把手里的玉米芯也全部吃进肚里了。可能那玉米比较嫩,经细嚼慢咽,吃下去也没什么不舒服。
这家就住我一个,当时年纪小,不善于和主人聊天,他们也不喜欢说话,闷了头自顾自吃,根本没看我是怎么吃的,既没叫我别吃,我吃了后也没夸奖我。吃完饭,也跟平常一样收拾碗筷,依然一声没吭。可能在他们看来,这实在只是一件平常得根本不值得一提的事吧。但我自己心里还是挺自豪挺高兴的,因为我确实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不光是在形式上,连思想也一同了。
这件事我既没跟老师说也没对同学讲,因为我也觉得那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那次下乡也许由于自己不注意,回来后过了段时间得病了,医生诊断后说,估计就是在下乡时受了感染。因了这病,插队没去,所以后面的人生之路都因之而改变了。真如是塞翁失马,谁又能说那一定是坏事呢。人生,每天都面对着选择题,有的自己可以主动选择,有的则只能被动地被选择,但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其最终结果都是自己无法预知的。人终究是很渺小、很无力的啊。
但,不管是康庄大道,亦或曲折小径,其实都只是人生在世的一次经历、一段过程而已。大道有大道的豪气,小径有小径的情趣,风情各异,体验到的愉悦感也各异,各有各的精彩吧。(2009.4.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