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8点41的N777次车去成都,这是江油始发的。
绵阳上车人很多,过道上站满了。正逢周六,都赶着去成都玩,这趟车时间又好,10元的票价比走公路便宜多了。
离开绵阳向南,发觉窗外明显的有了雾气,且越近成都雾气越浓重,这是进入潮湿的四川盆地里啦。满地种的都是蔬菜,在农舍前又看到了麻将桌。
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史料上说,古蜀国开明王朝的前八代是以郫县作都城,到了第九世迁到了成都,这样成都建城当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了。而成都之名在两千多年前已出现,其间未曾有过更改一直沿用至今,这在全国来说算是极为罕见的。确实,该当是个好名字呵。后来三国时成都成了蜀国都城,那是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段繁盛期,至今成都市内还留有好些与三国史事有关的路名和地名。
又想了想整个的四川,已去过几个地方了嘛。
四川是历史悠久之地,古蜀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有酒、茶、菜、戏曲等独特文化。四川的地理形态广博,自然风景秀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5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点)20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这在全国都是排名靠前的。
以前说四川之名的由起是因为有四条大江,打开地图一看,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了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都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汇入长江的。但后经专家考证,发现在宋朝宋真宗时,曾将前朝几经演变而来的川峡路一分为四,合称为川峡四路,一简称就叫作了四川路,“四川”之名该当是由此而来的。
一亿八千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而现在,这里是富庶盆地,果然就是沧海变桑田了。现在四川有大小河流千余条,是名副其实的千水之省,流域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就有200多条。
自重庆市直辖后,四川面积小了些人口也少了些,但仍有48.5万平方公里、8700多万人口。
车到成都,一出车站,即汇入熙熙攘攘人流中。向四下望去,印象中的景貌早已无踪可寻,时隔五年,变了许多。我这是第三次到成都了,第一次是二十年前,曾在清晨天色尚未大亮时闲游逛街,所见多是矮房子,宁静无声,像是沉睡的老城。第二次来是五年前,成都正处于大变样的起步阶段,有了些新市容,但仍有窄窄的老街,坐车在市中心转,拐来弯去尽见将拆正拆的老房子和粗壮的老树。
走出几步,买了地图,成都道路跟其他城市不同,斜的多,呈放射状发散,环路也像八边形,乍一看就如是诸葛亮的八卦阵。抬头看到有家宾馆拉着打折条幅,走过去,一问价格,还行,不贵,就它了。上楼住好洗好,又打了两电话,出门去,急切地想看看心目中最悠闲自在的成都市民的生活状态。与五年前还一样吗?
先打的去文殊院,那里新建了古文化街,当去一看。途中看到一家小院子门口竖着一块告知板,上面写着四个方方正正醒目大字,“手搓”、“机麻”,另外还有些小字。我愣了一瞬,马上反应过来那是招揽麻将客的,而非其他含意,但还是忍不住心内一阵窃笑。我脑子里的成都与麻将是紧密联系着的,两个概念拴在同一根弦上,即时反应自然就见此及彼。倘若是初来成都对成都民情不熟知的,见了这两词不知会作怎样联想?难说了。如若再写上什么手摸、自摸等麻将术语,那更是要让人云里雾里的瞎想了。呵呵。
文殊院是重要景点,新建的古文化街圈了个不小的范围,挺长挺热闹,以外来游客居多。小吃店很多,品种更是多,林林总总,每个店都不同。许多都打着四川某地特色小吃的招牌,且甜品远多于辣食,原来川人也不尽嗜辣呢。这下让我好开心,可以由着性子尽情选择了,直到塞饱肚子为止,其实五年前我就已领教了成都小吃之丰富。
先吃了龙抄手,这是四川名产,其实也就是上海人的馄饨广东人的云吞,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4元一碗,5个,比上海的馄饨大许多,那皮是手工擀制,薄而滑,当是细白好面粉。随后一家家吃过去。什么“三合泥”,名称怪怪,让人联想起三合土和水泥,味道倒不错,3元一份,甜甜糯糯,好吃,是糯米粉和芝麻、红枣三样合成的。又吃冻糕,1元5角,是米粉加红糖。待吃完叶儿粑,感觉肚子已饱,不能再吃了,只得遗憾地看看那些个“三大炮”什么的很诱惑人的各式各样新鲜名称。
手工艺小摊很多,有两女孩摆的摊是在米粒上微雕刻字,即凑过脸去在显微镜下看了那小小米粒上的诗。这手艺自然不简单,很多年前就看到过,并且还曾买了带去日本送给了一个朋友。
又看到搭起的小舞台上在拍卖字画,都是大幅卷轴画,起价200元,只有一幅被叫到了300元成交,其余都以底价成交,也有没成交的。画都很大,一张张都还可以,且都裱装好了,想来还算便宜。但也许场合不对,这样的环境,底下坐定在椅子上的仅十来人,过往游客很少愿意即兴来参与拍卖的。
接着去锦里,这是三年前新建的,上次来时还没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