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些天看的电视

(2009-02-01 10:30:25)
标签:

电视

电视剧

主持人

李蕾

人间情缘

开坛

风言锋语

娱乐

央视

分类: 心得感悟
       春节期间,看电视时间并没增加,因为没什么特别值得一看的新节目。只是听听《解读〈三字经〉》,听听叙说曾国藩,再看看《发现中国》,看看讲说人类起源的系列纪录片《突变》。
       电视剧我看的是《人间情缘》。那个年代的事,那个时候我也是那么个年纪,生活经历和剧中一些场景也有一些些相同处,演员也耐看,主题歌也写得好,俄式手风琴的轻快节奏中饱含了一腔悲酸,歌者黯然苍淡的声音恰合主题,感入人心。      
       《风言锋语》很失望,不看了。果然是“生于南为橘生于北为枳”之同一道理也,《风言锋语》和《开坛》结出的是不同的果实。两年前曾对上海荧屏上的《撞击》栏目有过如下几句评说,拿来借用一下,“那档《撞击》,冲了那位曾是辩才的主持人而满怀了期待,却也只不过是拿了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之类无足轻重的小事来辩论,根本给不了观众的心灵有丝毫的“撞击”感,且两位嘉宾互扯相驳了半小时,也没个什么结论,一切都依然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观众依然一头雾水,完全不知主持人的立场、节目组的观点。”
       《风言锋语》开头几天看着尚有些意思,现在则只有“风言”而没有了“锋语”。《开坛》请的嘉宾都是学者、作家、文化评论家一类人,说的话都是有观点有论据,如哲言似警句,入木三分,再加上大学生观众的提问,引得嘉宾在回答时更将观点的阐述导入深刻,给人教益非浅。《风言锋语》却是以虎头亮相,轻吼一声,没多久,即露出了蛇尾。这几天请来几个上海荧屏上的主持人来充作嘉宾,也就是凭了脸熟凭了巧舌,肚里根本没有深厚知识,尤其对于当天所讨论题目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就这么三人四人坐在那闲聊,一片嘻嘻哈哈,东拉西扯,废话连篇,又各开无轨电车,跑到哪算哪,离题越来越远,说十句话也没一句落在要点上,从头到尾完全没有精辟可言。其中有一位还以“美女主持”之身份被介绍,又不是讨论美女,又不是讨论化妆健美,这“美女”跟栏目的主旨又有什么关系?俗了,无聊了,不是我想看的了。
       两年前写过篇《上海荧屏印象》,对当时上海各频道的节目作了简略快评,一年半前写过篇《电视主持人的自恋和矫情》,对主持人近水楼台先得月独霸上海荧屏发了几声议论。到了现在,荧屏上依然故我。一手妻子一手孩子的拖上荧屏来,既没新鲜事可说又没真本事可露,闲扯几句又拉开嗓门合唱一曲,自恋一番矫情一番,真把荧屏当自家客堂间了?几个频道你邀我上你的节目,我请你作我节目的嘉宾,互通有无互相照顾,互吹互捧皆大欢喜,一副小家子气。不仅自认是文艺全才,现在又以专家身份登场,和学者们平起平坐了。真以为天底下就他们能?李蕾既已成上海荧屏上的主持人,似乎也当入乡随俗,顺乎情理,橘过淮河只能是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一个领域有一个领域的潜规则,果就是天经地义千真万确了?但愿那只是春节期间的一时应景性权宜之策吧。
       都在抱怨上海的节目为什么总上不了春晚,那并不只是方言的不利,更主要还是上海压根就没有精彩的语言类节目,上海的小品相声滑稽戏,都过于浅俗,只适合在弄堂里听听说说看看乐乐,只有地域个性,没有升华为共性,那是上不了大场面的。还有音乐戏曲,上海自己的荧屏上都鲜见上海本地的音乐戏曲,那还能怪别人?同样一个戏曲频道,越剧在央11中露面的时间可能比上海的还多,上海的戏曲频道竟拿出一半时间租让给了那个诟病多多投诉多多的电视购物,有资源也不好好利用,还怎么去怪别人?央视的音乐频道里更是老见国家交响乐团的身影,演奏员的脸都看熟了,可上海交响乐团在上海荧屏上一年又能露上几次面?两次?三次?
       上海电视主持人霸占上海电视资源的现象应当彻底改它一改了。
       顺便说一下,这几年在全国游走中,所宿房间的电视机既有百来频道也有只有八频道的,节目有的是统一调好有的则是宿客调的,除了央视几个主要频道外,地方台中,看到最多的是湖南卫视,明显领先于其他地方台,可见受观众喜欢程度(不过我是基本不看他们引以为傲的那些娱乐节目的),而东方卫视完全不显眼,只是在上海附近地区出现的机率才高一些。(2009.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