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报上有一篇《排队“方便”》的短小摄影报道,说春节里,游人在外滩景点“方便”要排队半小时以上,这让内急的人如何受得了?照片上排队者男女混杂,估计他们等着进入的只是那种简易的一人一次的投币厕所。
没想到又是公厕问题,没想到上海门面景点地的公厕问题在春节期间会显得这么形势严峻。
记得年初,市府发布新闻说,全市公厕力争在世博会前免费开放。当时心里就打了下格愣,虽说这是明明白白的好事,却还是让人不快。其一,时间定在市博会前,够远的,还要熬十几个月,现在高兴那不是太早了些吗?其二,是“力争”,并不是保证,那么到时候留下点尾巴也属正常事,你碰到个仍要收费的公厕那也不必大惊小怪,没法去非议的。如此这般,又怎能叫人高兴得起来?
明知道公厕免费是有利于民生的大好事,也终于要走这一步了,为什么还要等十几个月?而且还是力争?有人说这是钱的问题。但上海是全国平均工资最高的,上海的财力雄居全国各城市之首,说没有钱又有谁信?那么多财力远不及我们的大、中、小城市,人家都能做得到的事为什么我们反而做不到?
又有人说,是观念意识问题,可上海人历来就自认为是全国最文明最有教养的,而将那么一大片辽广土地上的人皆冠以“外地”、“乡下”,况且自己头上更还有个“国际大都市”光环,如此,要说上海人在如厕文明方面还不及那么多中小城市人,又有哪个上海人肯承认?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上海人在公厕免费这一事项中进展如此缓慢?拖泥带水步履沉重?
或许可以说,上海,只不过是表面硬件上撑起了这么个大场面大招牌而已,许多上海人的内心实际上仍属于小家子气,他们依然是只认自己舒服不管别人是否方便,只图自己小乐惠不管别人是否称心如意。几十年前争抢灶披间空间、计较公用电灯你开得多我开得少,只顾打扫门前雪的那些个习惯性私己小意识似乎还是在潜意识里滋生延续。
街头上的公厕事其实并非小事,那是关乎民生、关乎文明程度、也关乎到城市形象的大事,上海在这一方面已明显的远远落后于国内许多城市。就我亲见的而言,北京、杭州几年前就实行了公厕免费,广州、苏州也是,南京的市长去年宣布在年底前实行全市公厕免费,半年多后,我去年12月初到南京时已看到了大街小巷里到处的醒目标志,不管是新建的还是原有的旧的,都免费了。还有青岛、临沂、马鞍山、芜湖……都免费了,而且还有专人清扫,大都干干净净。
这都是我近年来到过的亲自看到的,人家头上既没有“国际大都市”光环,在许多上海人眼里只是“外地”、“乡下”,可人家这一步就是走在了我们前面,就比我们做得好,我们理该汗颜了。(2009.1.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