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在重庆

(2008-05-17 23:41:07)
标签:

旅行

大地震

重庆

杂谈

分类: 世象随笔
       离开上海来到重庆已两天了。
       年初早就想好春天里出游一次的,四月里顾及了其他而没能成行,五一假日需要避开,一拖之下就只能选择中旬了。但等一切决定了也准备妥当了,却突如其来一场惊天动地大地震,并且那一带原本也包括在我此行计划内的。稍稍犹豫了一下。待询问过后考虑一番后,决定不改变计划,继续我的行程。反正一切可到时见机行事的。
       重庆比上海热多了,自五月上旬就开始了连续的30度以上,果然就是最大的火炉无疑了,直可与广州南宁相比了。
       离地震中心近了,感觉也更真切了些。虽然在上海时就已经连续地看电视上的24小时专题报道,但地域相距甚远,感知总不那么直接。重庆就不一样了。
       重庆的公交车上,移动电视一直在播放着地震救灾的各类消息,乘了几次车次次都如此,连广告都没了。乘客们亦大多凝神看着,没有了嘈杂声嘻笑声。在餐厅里吃饭,早餐午餐晚餐,电视频道也都调到了关于地震的专题节目。重庆的报纸更是几大版十几版的专题新闻,照片也很多。与重庆人交谈,或听到他人在聊天,也都是一说就说到地震事,无尽地哀叹声声。有一人的单位里几个同事自发的开了辆车装了些买来的赈灾急需物资就上路了,因高速公路上运送物资车太多,被拦下不让他们过去,他们只得把车上物资搬上部队的车,然后开车返回重庆。
       尽管自重庆直辖后,川巴间、成渝间一直在激烈竞争着,什么都在明争暗斗较着劲,相互对比、相互较量。从民风到地方特色,从性格到历史文化、从川菜的归属到谁的美女更美……总而言之,也就是要争一个西南地区谁为大、谁称雄、谁坐第一把交椅的问题,有时候民间和媒体上的“别苗头”之来劲,让旁观者都不觉好笑。但这次不一样了,重庆电视上报纸上全是“川渝兄弟,亲如一家”、“川渝本是一家人”、“川渝一家亲”、“重庆是抗震救灾的大后方”……其实川渝间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牵连着的,大难来临时,亲情远重于相争,这是毋庸置疑的。
       自然,除了媒体上报道的,民间还有多多的其他消息,由于地域和人缘的亲近,这里其实就等于是灾区范围,什么第一手消息都有。
       还会向灾区移过去,尽可能去靠近些,毕竟那是我去过几次的地方,对那里的人和景物留有深深印象。那是怀有了感情的呵!(2008.5.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经历余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