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虽不是江河诞生地,但却是发源自北面西面大山上众多江河的汇聚、发育壮大之地,有名的江河多多,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依江而筑,傍河而起。天府之国嘛,水量的充沛自是不容置疑的,“四川”之名不就出自于江河。但这次我却发现那里的江河水量并不怎么充沛,水流也不湍急,令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不安。
广元市内的嘉陵江江面很宽,可三分之二的河床已底朝天,或是石砾荒滩、或长了些草;资中、内江、富顺都依傍着沱江,内江市内那一段沱江也同样,江面很宽,却大部分是干干的荒滩,荒滩上是太阳伞和麻将桌的天下;江油、绵阳市内都有涪江,江面不宽,水流静静的没有声息;宜宾是金沙江和岷江汇合成长江之地,我来到江边,金沙江安静的就如是细条状的湖,我又到山上看了三江口,并没发觉有奔流壮观之感;南溪旁边的长江,也是温文尔雅状,几乎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泸州是沱江汇入长江处,水位却很低,长江边也有一片宽宽的荒滩,上面已建起小小的游乐场,一番小热闹;重庆是嘉陵江汇入长江处,水量也不足,朝天门码头的水位很低,站在水边抬头往上看,就如是地上看天上。
本该是大江大河,却都气势不再,形色平庸,更或萎缩憔悴。当然,那是秋冬相交时节,本是枯水阶段,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去年后几月里还报出了湖南缺水、长沙的湘江创了多少年来的水位新低,广东也报旱情,田地亦有干裂的……这就不是什么小题大作杞人忧天了,这水的问题看来已真的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无法回避的大问题了。
水去了哪里呢?自然是向低流入了大海,不是说海平面在缓慢上升吗?除了承接天上的雨水形成循环外,江河之水主要是来自西部那些大雪山上的积雪。不过那些雪山上的积雪线,正一年一年地在上移,拿以前的照片一对比,就可看出白颜色的范围越来越小了。雪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可以给江河提供的水也越来越少了,或许若干年后的哪一天源头就会枯竭,众多江河就会断流呢!
记得小时候还老见着鹅毛大雪的,可现在在上海想拍次雪景都成了奢望,更不用说堆雪人打雪仗了。不就几十年时间嘛,气温已抬升了几度,气候已大变样。以前只知道大自然景象状貌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那是需要以千年万年亿年来计算的,没想到短短几十年这么块的就暖冬了,人的一生就经历了。那是因为以前人类没有汽车没有空调,也还没有本事折腾地球,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和破坏很小,现在则今非昔比了,人的欲望有多强,给大自然造成的破坏影响就有多大,成正比。由此,那雪山融化或许也正以我们料想不到的速度在进行着,谁也无法预知其变化发展的速度和后果。
人一直在向大自然挑战,现在,人也必定要经受大自然的挑战了。(20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