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日下午,我正在电脑前埋头打字写我的游记,忽然窗外飘进来清脆的笛声,就是那种最简单的乐器:竹笛。
吹奏水平很一般,曲目倒是很丰富,从四十多年前的歌剧、三十多年前流行的笛曲、二十几年前的电视剧插曲,直到时下的流行歌曲,一曲一曲的五花八门各式旋律都没什么差错地被吹奏了出来。听过一阵后,禁不住被诱惑着想一探究竟,我站起来,走到阳台上。
多云的天气,不冷不热。寻声看过去,那安放了几样健身器经常有人聚在那儿的一角地方,石条长凳上坐了一位头发已有些微白的约六十岁老人,身前放一谱架,他正两眼紧盯着乐谱在吹着笛子。旁边一个小女孩偎在他身边听着。
作为大众乐器,竹笛是最便宜最简单的,但经了薄薄笛膜的振动,其独特的清亮音色在空气中极具穿透力,能传扬至很远。
我小时候住的那条街上就有两三个男孩喜欢吹这竹笛。每到夏日晚上,人们纷纷搬了竹榻、藤椅、小凳搁在弄堂里、小街上纳凉休息,或干脆就用木板搭起简易床,几人一围就听邻居阿姨讲故事。也就是这时,常能听到传来竹笛声,尽管都不是好手,但那清透扬逸的笛声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些爽意和宽慰。
其实,这清脆利落的竹笛声最适于表现晴朗的早晨,蓬勃朝气、明亮清澈,而箫才适合于夜晚的环境和心绪,只可惜喜欢箫者和善于吹箫者都很少。我家曾有一管,但那时的我尚不知愁之味,就没去好好琢磨它,没让它为我倾吐出柔和动听的婉约箫音。
那老人还在吹着,笛声悠扬,在楼与楼间回荡,从而使笛声放大了几倍音量,很多人都是听到了的,它让人回想起许多年前的那一幕又一幕。
笛声停了,听觉里仿佛一下子静寂了许多,我不由看了看时钟。也该停下了吧,文思已被无名由地打断,那就让文字在此告一段落吧。(2007.10.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