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豫有约》节目里听到了今年高考状元的一些故事,不免想写几句。
节目里共请来了五个省市区的六位状元,三男三女,有意思的是,女文男理,划分得很清楚,这也确实就是当下男女中学生的现状吧。
在问到大学毕业后的打算,今后的目标和理想时,又出现了明显的男女区别,而这一区别让人有点不那么坦然了。
两位选读经济管理的女生都表示将来的目标是当投行总裁,其中一位还发愿让中国50年超过美国,表示进大学后就找老师共同弄这个课题。另一位女生的目标是办一所从小到大的一贯制学校,当然这也需要先赚很多的钱。而三位男生的理想则完全不同,有两人的理想是搞科研,希望成为生物学家、科学家。
虽然这仅仅只是六个人的志向调查,但男女生如此明显的差别还是令人心生感慨的。
女孩们的志向如此高远,虽有点让人惊讶,但既不能说她们不该,也不能说她们狂妄。男女本该是平等的,也确实是平等的,尤其是在和平年代稳定时期,她们可以和男生一样,有大理想大抱负。事实上,她们比我们想象的步子迈得更大,早已超越了性别之虑,甚至比男生更敢想敢干。或许,该为她们鼓劲,也为女生真的已不把自己当弱者了而鼓掌。
她们没错,体力上比不过男生,智力上却绝不愿输给男生。她们还想领导男生们,以弥补体力上的弱势、以及长期以来受制于男权的默忍,从而得到心理的平衡。
不过,明显的,她们眼界确实够高的,目标也够高的,从中也可感觉到,她们对钱和权的渴望远超过男生。
投资银行总裁和生物学家完全是两条道上的两类人,前者要求头脑灵活,会应变善交际,对心理学、人学、社会学的知识要求远甚于金融知识本身,她必须要能够游刃有余于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简言之这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和道路。生物学家要求的是严谨、百折不挠、甘于寂寞、不为利欲诱惑,其中最重要的是后两条。简言之这是与物打交道、与抽象打交道的工作和道路。从中可看出男女生志向的区别并不只是简单的兴趣差别,而压根就是对物质追求欲的不同,女的比男的对物质的渴望强多了。她自己没能力时,就想嫁一个有钱或有地位的男人,而当她感到自己有能力自己去得到那些物质时,她就会全力向着那些东西冲去。
节目里还有一项实践活动,让男女生分成两组去做慈善事。三男生好不容易在一复读辅导班找到讲课机会,他们觉得每人得到100元的收入已经很开心了,可以把这300元去捐给慈善事业,而女生们对此不太认可,她们的心里价位是1000元(又显现了男女生对钱的认识和欲望的差别)。三女生做的事是在街头搞慈善事业宣传和关于慈善事业的社会调查,实际收入为零。当主持人建议她们可以搞成“辣妹”那样的演唱组在街头唱歌,这样可以得到些钱时,她们没接受,不屑一顾。男生们做的是实实在在的劳力者做的事,女生们做的是空灵些的劳心者做的事。
男生们现实得多,安分得多,他们只想毕业后找个高薪好工作,为社会做些自己的贡献,再娶个适意的妻子,即满足了,也许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更通透些。
一代又一代,新人果然推出新现象,社会结构也将会随之不断演绎更新。
但同时也有一隐忧,如今许多三高女性已成了“剩女”(只是借用别人的说法,没有丝毫贬低之意),这是社会的现实,因此不希望越来越多的女孩成为三高、并且再去步师姐们的后尘。
当然每个人都是在过自己的一生,只要他(她)自己开心,乐意那样生活,那就好,谁也不该、也没必要去强加于他(她)些什么的。(2007.10.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