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大都市之梦

(2007-09-23 19:30:13)
标签:

随笔/感悟

谈天说地

国际化

国际大都市

分类: 世象随笔
       改革开放那么多年了,随着中外各项交流的日益扩展,尤其是我们的经济迅猛发展,来我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旅游的、经商的、上班的、留学的、访问的,在北京上海的街头,外国人差不多已和国人一样的随意。
       国内媒体也多多地把外国人作为了自己的新闻报道主角,还明显有了些厚彼薄此。比如要表达春节喜气洋洋热闹气氛,记者就会去拍张外国人游豫园看花灯的新闻照片;比如无车日,就会去找个乘公交车的外国人采访;比如要展露上海城市新景貌,就会把镜头对准游外滩的外国人,让人家说两句赞美话;比如什么大赛大节结束了,又会把话筒伸到外国人面前,听人家讲几句称赞东道主的话……
       这一切,显示出了内心的崇洋、没自信。
       东京人从来不提什么国际大都市,人家就是真真切切的国际大都市。日本的许多展览和艺术赛事,大都没有“国际”两字,但人家就是国际性的,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可拿符合条件的作品来报名参赛,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是如此。我们全国那么多节,那么多展览,包括县级举办的,哪个不冠上个“国际”两字?尽管有的根本没一点国际性。
       我们有以亿计的人学英语,可在英译中的比赛中,自己的母语表述能力竟还比不过新加坡人。日本的电视上除专栏新闻和偶尔的特殊节目外,很少出现外语,采访外国人都用日语。而我们的记者们像是在竞相展示自己的外语才华,碰到老外就用英语提问采访。要知道这是在我国,外国人理应入乡随俗学说我们的语言,凭什么我们在自己国家里要用外语和他交流?我们在宠着外国人,以至他们好多人来中国几年了还只会说一两句中文问候语。
       当什么时候我们的报纸不再提国际大都市这句话,那我们事实上就是国际大都市了。但,若想把外国人管得和国人一样听话,那永远也成不了国际大都市。
       实际上上海早就曾经是国际大都市了,那时是远东第一大都会,被称为东方的巴黎,东京也比不过上海,香港更差了一大截。既然曾经是过,后来又不是了,两相比较一下,就可明白其中的差别所在。
       国际大都市的硬件也许并不难达到,但那软件,会需要很多的时间。那不是虚无之物,它是可从人的心态上感觉到的,空口说大话,那只是自欺欺人。
       不过是否是国际大都市,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其实并不重要,无所谓,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能安居乐业否,能自由快乐否。(2007.9.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