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上说,纪录影片《南京》已在大部分电影院停映,因为《变形金刚》来了,时值暑假,金钱至上的电影院纷纷做出了如上选择。
《南京》自7月7日首映以来,我已看过好些报道介绍了,这部影片我是要去看的。但我看电影一向不喜欢抢在头里,总是等初期的人潮热闹过后,才去很随意地买张票,坐在人不那么多的观众席里安安静静地看。可没想到,才只一个星期,其实仅过了几天,众多电影院就出于利润的考虑而撤换了影片。并且,以往常有的单位组织包场现象这次好象也没出现。
《南京》说的是发生在我们中国国土上的事,它以真实的历史镜头记录下了七十年前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那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应该说,这是最恰当的“爱国主义教育”,它的作用力或许远比参观一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得印象深刻、效果显著,震撼力大得多,可我们却轻易地放弃了。
也许就因为这是美国人拍的?因为它叙事的角度和观点不那么合我们的条条?
想想也真是遗憾,这事件过去70年了,我们自己竟然就没人去把它搬上银幕,拍出一部像样的电影来。我们的电影界不是没人不是没钱,在世界各地捧回了那么多大奖,其能力能量早已是世界级的了,但,却没人去做这么件我们中国人自己最该做的事。直到今年70周年了,才有人想到,以至正紧赶慢赶地抢拍着故事片。
美国导演是在看了旅美华人张纯如的纪实著作后被震撼了,又花几年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收集采访,才拍成了这部纪录片。可惜张纯如的著作是在国外出版的,我们本土作家们没能写出这样的书。因为那是要花数年时间泡图书馆查资料、要到各地求证材料采访各类当事人,那是件很辛苦、可能也得不到名和利的事,短视的只顾及眼前利益的作家们当然不会去做这件事。
《南京》是美国人拍的,忽然又想到,前些时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刚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一个“慰安妇”议案,要求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慰安妇”问题,正式道歉并承担历史责任。照理,这两件事都与他们关系不大,他们不是亲身受害者,但他们却做了这两件影响力极大的事。相比之下,我们真该惭愧了。(2007.7.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