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路甘肃(三)

(2007-05-09 16:12:42)
标签:

旅行

中华文化

休闲

吾行吾土

甘肃

张掖

酒泉

分类: 吾行天下
       车驶离武威,开过近郊农地后,又是满目荒野,如此干旱,真不知当地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够吸收和蒸发之需?三小时后到张掖,这里正下雨,虽不算大,但却是真正的雨。火车站离市中心比武威的更远,说是有五、六公里,那就只能就近找一处宿下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天已晴地已干,必须早点去,看完张掖后好赶下午车去酒泉。
       乘1路车到东街下来,街上行人明显比武威的多,商店气氛也比武威繁华些。再走几步,一眼就看到了朝阳辉照下的钟鼓楼。
       钟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坐落于古城最中心,通高28米,下面楼台高9米,有青砖砌成,四面开四个券形门洞,连接东南西北四条直街。台上有两层三檐楼阁,青瓦铺盖,中间攒尖顶,造型工整结构精巧,端庄中透了些华丽秀气,四面共有八块匾额,写着“湖山一览”、“九重在望”、“金城春雨”、“祁连晴雪”等。钟鼓楼现已被圈围起,围绕它是一圈圆环路,看来不开放,没法近看,只得远远张望它了,那副壮观大气是够让人仰重的。
       时间尚早,估计景点都没开门,就先往西去明清仿古街看看,反正也不买东西,只是看个风俗景况。仿古街也和其他城市的差不多,只是楼高些,色彩偏红偏浓重些,有点象山西祁县的那段老街。几家吃店早已开张了,正是人们吃早点时间,我还没吃,就是想来看看有什么特色小吃的。
       转角处有一家吃客挺多,售票的一直没空过,走近一看,好些人在吃臊面。早知张掖的特色小吃中就有臊面,但这字眼总让人觉得不舒坦,此刻看着这些当地人吃得津津有味,哗哗哗几下一碗就光了,我也就不再顾忌,去买了票,一碗才1元7角,并向售票的问了放在面上的都是些什么料,让她剔除了两样我不喜欢的。到了西北,发现一角票挺有用,许多计价都以角为基本单位,并且这里都不用硬币,流通的全是纸币。面端上来,还好,并没猜想中的那股味,也就是鸡汤、葱、豆府干,再加些杂碎,吃在嘴里一样鲜鲜的。之所以受大众欢迎,想来是原料便宜价格低廉吧。
       再往北走几步,看到了甘泉公园,即止步。往回走,一路就来到了新建的挺漂亮的广场,旁边就是万寿寺木塔。
       万寿寺始建于北周,隋唐明清均有重修,清末木塔被大风毁坏,现塔是1926年重建的。通高32.8米,楼阁式砖木结构,建在20米见方的台基上,八角九层,向上逐层缩小,远看如高挑身材的寂寂闺女,走至近处抬头仰望,则是八角翘起显露几分淘气。进塔,正在举办书法创作展。登上顶层四望,南边数多公里外的祁连山脉象一堵城墙般横在那极远处,山顶的白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分外显眼。这就是“祁连晴雪”之景吧,但透视清晰度还不高,不然该可看得更鲜艳夺目之景色的。
       去西来寺,一路在小街巷中穿行,又看得精致的古朴民居,比武威看到的更完整,门楼的木雕更细腻多彩,并还有外廊柱支撑着廊檐,这样的老房屋在江南该算是宝贝了。
       走到西来寺,没想到人如此多,已到了拥挤程度,都在拜佛烧香,多是中老年妇女。不知这天是什么日子?我背了包,挤在人堆里,也不是个滋味,殿也没进就不看了。西来寺创建于明代,大部分老建筑早毁,多是新建的,唯观音殿为明代建筑,有些艺术特色。
       出来去大佛寺,这是张掖的最重要景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20元,是在原来6元的门票上加盖了20元新章。6元的老门票都没用光,说明游客并不多,但票价还是要涨,且跳涨得够快的。不过按照大佛寺的名气和里面的内容,与其他同类景点相比,20元不算贵。
       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又名宏仁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西夏寺院建筑,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大门够大的,有点气派,红色木门上钉满黄色铜钉,一如城门般威严,门口两根木柱挺粗,写着“大佛寺”三字的蓝底金框金字门匾也够大的,门联写的是: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先右后左读完,不禁哑然失笑,有点意思。
       大佛殿是寺内主体建筑,坐东朝西,两层楼重檐歇山顶,高20.2米,面阔九间48.3米,进深7间24.5米,面积有1370平方米,正面佛坛上供奉一尊泥塑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像。卧佛头北脚南,面容恬静线条柔和,比例适当,看着挺舒服,身长35米,肩宽7.5米,脚长5.4米,耳长约4米,这是现存的全国最大泥塑卧佛。此卧佛是木胎泥塑,内部中空,据说还当作储藏室藏过粮食和珍宝。大佛殿内还塑有十大弟子十八罗汉等,墙上更有大面积的壁画,借着微光仰脸细看,略可分辨得“唐僧取经”壁画及佛界众多人物。门外两边砖墙上还有刻工精细的两幅浮雕,人物尚清晰分明,还残留着些微暗淡彩色,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等动物。这大殿真是古代艺术的综合大集结了。
       在大佛殿后面是藏经殿,这也是闻名之殿,因为此殿里珍藏着明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皇帝降旨颁赐给大佛寺的一部佛经《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共计6661卷,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经典籍,其中有600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全部用金粉银粉书写,永不褪色。我看着玻璃橱里完好如新的经卷,金光银色,真为经历了五百多年连天战火天灾人祸而依然完好无损的它们庆幸。那些个字一笔一划端端正正,从这头看到那头,整个长卷里那么多字,不错一字不错一比划,写者其心之静其神之聚令人钦佩,那真是身无旁骛、聚精会神呵。
       再往后走,可看到高33米多的喇嘛教式土塔,塔座很高,中间的塔身部分也是覆钵形,四边还分两层围立了8座小小的塔,风格挺是独特,而整个塔座周围还建有两层木结构塔廊,正在维修。其实这塔也是灰白色的,那怎么不和别处一样叫白塔呢?
       旁边的山西会馆已和大佛寺连通,转进去,那是另一群建筑另一片风景了。
       山西会馆坐西朝东,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屡经修缮,有山门、戏台、看楼、牌坊、钟鼓楼、大殿、后楼等,我是从后往前边走边看过来的。刚修缮完,柱栏都新油漆过,几个工人在做最后的扫尾工作。戏台就建在门洞上,离地约一人高,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只是两边柱上没有对联,也许是修缮后还没重新写上吧。台下门洞两侧有两个大大的蓝底金字,“财”和“禄”,戏台前是空地,青砖铺就,正面面对的是牌坊。看楼在左右两侧,各有七间,以柱相隔,上下两层,上层有雕花木栏。我上楼去踩着吱吱发响的地板,前后左右从各角度试着看向戏台,这样的设计也算独到,欣赏戏曲是合适的,能唤起雅兴。在看楼下层靠近钟鼓楼处,北南两边分别也有两个与那“财”、“禄”同样大小同样颜色的字,是“福”与“寿”。牌坊上的字是“威震华夏”,晋商果然厉害,气势不凡。我去山西转过,知道晋商起家至衰亡的五百年过程,他们曾经傲视全国,掌控了中国很长一段时期的经济主脉,更还结队远去,将经商事业扩展到了西面、北面、甚至东面的海外。从张掖这座精美大气的山西会馆也可见得晋商当时的财力之雄势力之盛之一斑。
       在大佛寺、山西会馆多呆了些时间,出门来马上沿青年东街向东去,地图上标着东边有文庙巷,虽没标出文庙,或许还会有个什么遗留吧。走到那,没发现什么。一看表,该去赶火车了,道德观也就不去了,想来也就是些早年损坏、现又重新修建的半古建筑吧。
       到火车站,想乘的那趟快车不售票,说已满员,只能乘后一趟慢车。车挺空,有座位。我手支下巴,又呆呆地看起了两边的甘肃风景。
       张掖这一片土地还不错,靠了纵贯南北的黑河,农作收成很可观,说是还能种水稻。靠近市区的农家屋顶、屋前空地上都晒满了刚收摘下来的玉米,不是常见的黄色,而是金红色的,这远近到处可见的金红色在蓝天与绿绿农地中很是出跳,有一刻都有铺天盖地一片红之感了。果然是“金张掖、银武威”啊,这是河西走廊上两块物产丰富、适于农作的宝地,不过,其范围不很大,火车开一阵后就看不到这番景色了。
       车缓缓驶过一小站,旁边的铁轨上停了一长列军车,就象驮运小汽车那样,不过这火车装载的是坦克,浩浩荡荡几十辆。我在部队呆过,所以既新奇也不稀奇,这里是兰州军区,沙漠戈壁正是坦克的用武之地,也只有坦克适于这里的地貌。看着那些庞然大物铁壳家伙,心有点痒痒,毕竟从没坐进过坦克里啊。此生已乘过好些回飞机,但没乘过战斗机,乘过越洋轮海轮江轮、游艇小舟竹筏,也乘过大舰小艇,但没乘过潜水艇。几个小战士坐在坦克旁看着我们的车,当兵的生活和念想,我还是熟悉和了解的。
       5点半车到酒泉站,我下车出站,站外一片空落落郊野,广场上有一公司搭了台在搞促销宣传,像是已结束正在收拾场地,大喇叭里歌声震天的响。我买了地图,一问,说这里是西洞镇,离酒泉市还有15公里,这一下把我愣在那里了。
       下来的乘客很少几个,公交车也看不见,周边就零零落落几多家小店,喇叭声虽响,但台前已没有看的人,从车站门口直到偌大个场地上,能看见的人总共也就二、三十个,这下大伤情绪。本来是打算花两个小时在酒泉市里转一圈,再乘车赶去嘉峪关过夜的。
       看地图,酒泉市所辖区域够怪的,它绕过在它西面21公里的的嘉峪关市而去管理着更西面的玉门和敦煌,囊括了整个甘肃西部,也就是甘肃省哑铃型版图中的一整个铃球。边看地图边考虑,想想酒泉也就一个夜光杯闻名,那是用祁连山纯天然玉精雕细磨成的,仗了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也就美名长留于世。还有即那个史书中写着的汉代将军霍去病将汉武帝犒赏的酒倾倒入泉与众将士取而共饮的“酒泉”,此泉在现在的酒泉公园内,说是一处完好的汉式园林,想来亦是重新设计仿建的。将地图东南西北全看过,无甚吸引我心处,看去只是个新兴小城,而图中所标景点都在敦煌、嘉峪关、安西,那就算了,不去市区了,马上买了7点多的特快车票,7元,然后稍带了点悻悻然走进一小饭店,反正时间充裕,慢悠悠算是吃了顿舒心饭。
       一会儿就到了嘉峪关,夜色里匆匆找了店宿下。旅行其实是很累人的,走路累人站着看也累人,即便乘车也不是松快事,都是耗人精神体力的,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必备的精神信念,孤身远游不是那么容易的。
       正在一步步西去,实践着我的梦想,离上海已越来越远。气温没什么变化,还算舒适。
       这几天睡眠是不够的,却做了个长长的大梦:年轻时的几同事陷入了被审查中,又有交代、揭发诸事……都是亲眼见识过的事,深深印在脑中记忆里,梦也就会不时将其激活,并引发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离奇的梦中情景剧。但终究只是梦而已,苦着脸一笑了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