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申遗,请少些功利,少些冲动!

(2007-04-07 19:39:20)
分类: 杂谈杂说
      报上说,上海一些民俗专家呼吁:诞生于上海的中山装制作工艺应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根据“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定义,中山装的制作工艺可能符合其要求,但以此去申遗实在没多大意思。
       所谓“传统手工艺技能”,我想更多的是指剪纸、剪人头像、捏面人、做布老虎等等那些含了艺术性的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技能,而不是指的日常生活中实用性很强的工艺技能。不然的话,制作中山装可以申遗,那做中式棉袄自然也可以申遗,还有肚兜、氈帽那也同样有着各自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那也该一视同仁、也可以申遗了?又比如那弹棉花,也属传统手工艺绝活嘛。
       再延伸开来,那刀削面的制作工艺不也是独一无二的?再如包汤圆、裹粽子、以至炒青菜似乎也都同样的符合“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定义,它们都可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那且不贻笑大方了。
       我以为,像昆曲、锣鼓书这样流传了多少年的口传身教型艺术形式,有多少该申报多少,而像中山装制作工艺这样的,就别去“混腔势”了。别以为那块招牌能带来多少经济利益,也别想靠那块招牌增加多少文化含义,丁是丁卯是卯,那是两回事。
       随着国内的自然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被认定的越来越多,又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认定的越来越多,得利的已得到了,引得各地都更积极地抢着申遗,争抢申报名额,实在是无意义。
       别那么的一窝蜂,君不见,申遗成功了的这山那山,后来不是又被警告了?国人的好些个所为,功利性太明显,太过注重经济利益或是空泛的国家名誉,而不是真正出于保护继承的目的。所以,我说:申遗,请少些功利,申遗,请少些冲动!(2007.4.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谁罚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