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出家事已过去月余,这件不同凡响的事给精神正无聊着的整个社会震动不小,不时能看到各类人士评论此事的各样文章。有怀疑其真实动机的;有说其如此消极遁世不可取的;有怀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是否真能闭关十年修得如她自己所说的儒释道之中华文化精髓的;也有仅表示愿意尊重其个人选择的。大多属于被动的无奈。
陈晓旭是个遇上了天赐良机的幸运者,演了个无人不晓的林黛玉,想不出名也难。又经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多多的财富,可谓功名富贵这些常人的奋斗目标尽已占得。按常理,正可以沾沾自喜而尽享人生美好,或者像多多的贪得无厌的富豪那样为获取更多的钱财继续奋斗。但,或许也就是这时,她发觉了自己并无幸福和快乐之感,精神上尚有不满足,人生事尚有未明之迷,她选择了剃度出家。与其说是消极避世,还不如说她是积极地为自己选择了新的人生之路。
舍弃了亿万家产,今后将夜夜青灯伴读、天天素衣披身,身为爱美女子却不能佩玉挂金、涂脂抹粉,不能再吃鱼禽海鲜而只能顿顿素食,再也没有柔软席梦思、也不会有豪华单人间……这一切,若没有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意志、必达的勇气、超脱的心态,一个女性、她怎么能面对、怎么能去做到?
我以为,陈晓旭的出家不啻是她自身兴趣的选择,更还是对当今社会的物欲横流、私欲膨胀、道德滑落、精神追求缺失的不满和反叛,是对时下的低下流俗、拜金世风的离经叛道。
余秋雨是理解和赞赏她的,为她寻得了好些理由,在他的博文中他说:“但我坚信,中国现在这种以金钱为信仰、以物欲为信仰、以成功为信仰、以地位为信仰、以权术为信仰的时代终究会过去。高尚的宗教精神(不管是什么宗教),终究会取得应有的地位。”
虽然陈晓旭不是世事洞明的大学者,没有一肚子的经伦学说,但她却迈出了具有社会重大意义、独具时代标志性的一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想这种事是会多起来的。(2007.4.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