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晴好天气,丽日骄阳下,气温是“噌、噌、噌”直往上蹿,今天达到25度,预报明天是28度。如此大好天气,又正是春花烂漫时,怎能辜负大自然的恩赐?即换上轻装,去虹口公园。
在上海搬过几次家,但每次都离虹口公园挺远,以至身为上海人,这么个知名大公园却只去过寥寥几次。
出轻轨车站,穿过马路,沿虹口足球场硕大圆形观众席的外圈走一小段路,远远发现了几树盛开着的樱花,漫天的一片粉白色,如云蒸霞蔚般,悠悠自如美丽着。心情顿时一阵舒朗,脚步急不可待地向那绿色掩映纵深处走去。
一进西门,耳边响起节奏鲜明的音乐声,左边一片场地上,许多中老年男女成双结对跳得好欢,舞者密集,加上旁边还站着些看的、休息的,约有上百人规模。已过九点半,早锻炼该近尾声了,喇叭里的吉特巴音乐依旧激情四射地欢欢震响着。
先去看鲁迅墓,说来惭愧,以前虽也来过几次,但鲁迅墓却没仔细看过。鲁迅先生遗体原安葬于西郊的万国公墓,1956年10月迁葬于此。
墓园面积有1600平方米,空阔清静,中间是鲁迅先生坐于藤椅中的塑像,两肘搁在藤椅扶手上,左手握本书,神情严肃、深沉,凝思的眉眼中透出一股能穿越一切的冷峻之气,其中该包含了先生胸怀的远大、知识的广博、思想的深邃、心灵的坚强。塑像是深深淡淡的墨色,在铜质外加抹了颜料,从朋友处得知,早前的老塑像是白色的。走上台阶,两边各是二十来米长的紫藤花廊,几数株粗粗古朴老藤,可惜没到开花时节,否则那将是两条艳丽的紫色长廊。墓前有四棵大树,前面两棵广玉兰,很高大,后面两棵桧柏,却不高不壮,长势和形象都不怎么好。中间是墓地,后面是一整面墙的大墓碑,上面是毛泽东题写的“鲁迅先生之墓”。
已有几束鲜花放在墓地上,三个日本妇女在听着女导游的介绍,另有几个老人在边上休息,三个洋人则在墓前打太极拳,一招一式挺像回事。就这些了,因为旁边有纪念馆,所以这里就这么简单,连介绍文字也没多留些。
接着去绕公园一圈。发觉公园不大,又因是免费,所以这个有点年头的公园人气很旺。这不,这边小石桌旁几组人各自跟着琴声在唱沪剧,而往东去,那边长廊里正有人唱着京剧,一把京胡扯得很够味,虽没有京二胡衬托,倒有鼓板锣钹,“锵才锵才”地很是热闹。合唱没看到,但到休日,就会有几组像像样样的合唱队来此练习,其声势和规模在全市公园里可排第一,虹口公园的自娱自乐群众文艺活动长久以来都是有名气的。
有几人用水瓶绑块泡沫塑料制成简单的笔以水代墨在地上练着字练着画,有老人也有小孩,一顿一提的,写得相当漂亮,这种最简易最便宜的练字方法,全国各地到处都能看到。还有几人在扯响铃,嗡嗡作响,更有一个用了很长的绳,将响铃甩向老远边扯边转大圈,让响铃既自转又围了人公转,有点创意。
游走中,主要自然是赏花。虹口公园以垂丝海棠为最多,也正是开得繁盛时,羞答答的粉红色到处可见,樱花亦有几处,各有几株凑成一片小景,也正是开得繁花如云时,此花也就十来天繁盛期,过了这几天就观赏不到最佳景致了。还有几株西府海棠开着少许的粉红色花,还有正开着艳艳血红色花朵的紫叶桃,紫荆花是一枝枝的紫红色,迎春花是一条条的鲜黄色。茶花已到了后期,落红缤纷,白玉兰只寻得一棵,仙女似的花儿仍然婷婷玉立,旁边的紫玉兰虽是晚开却已先谢了,褐色大花瓣飘坠了一地……
南门旁有个手语角,集聚了近百人,无声地用手势说着他们的语言,到了休日,这里还会出现英语角和日语角。鲁迅纪念馆和朱屺瞻艺术馆都是收费的,那梅园被加进了个“尹奉吉义士生平事迹陈列室”,也收费15元,引得一队队的韩国旅游团慕名前来观瞻1932年在此地用炸弹成功刺杀了几名日本高级军官的他们民族的义士。
公园里自是中老年人居多,也有几队学生,由老师带着作实地花卉植物介绍,其中有一队聋哑学生。由于边上就是上外,三三两两的外国留学生不少,尽把这儿当自己的后花园了。
大好春光下,在花红柳绿间一番流连,走马观花一圈,只图赏花观景,顺便察言观色,悠哉游哉,仅此尔尔。(2007.3.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