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的萨克斯——缘起《上海滩》

(2007-03-21 21:03:09)
标签:

萨克斯

上海滩

冯程程

许文强

忧郁

分类: 艺苑走笔
       二十几年前有一段时间,每逢入夜,上海街头行人的脚步都会急匆匆往家赶,当小街深弄里哪家窗户内带头响起“叭、叭、叭”三声响,马上所有的电视机喇叭就会同时传出“浪奔,浪流……”的沉浑歌声,那时的我也和千万上海人一样,必定坐到电视机前看那部引得上海街头万人空巷的《上海滩》。
       当时社会刚从非常时期走出来,就这一部电视剧,撩起了人们无限的情思,触发了人们无尽的想象力和欲望。文艺作品的社会功用虽然很难给以界定,但还是可以说,《上海滩》是一个时代的标记,对于扩展人的精神追求、加快社会改革的脚步、进而推动社会能量和人之原动力爆发性地扩增,其潜移默化作用是无法估算的。一个赵雅芝、一个周润发,让人们懂得了:女人,原来可以是这样的温婉优雅、风情万种,男人,原来可以是这样的果敢潇洒、黑里透红。年轻人聚到一起,男的只谈冯程程,女的争说许文强,说不完的喜欢,道不尽的爱慕。既勾引了老年人回忆起曾经的男欢女爱、酸甜苦辣百味人生,也告诉了年轻人过去的上海或有过如此万花筒般的社会百态。
       我基本上完整地从头看到了尾,虽然看时津津有味,但情节、场面,及所有恩恩怨怨的过程,大多一如人生舞台上的一段段过场戏,过了就过了,不再返回,唯有对最后一集里,心灰意冷的许文强在临去法国找程程的前一晚、即被乱枪射死前独自一人在咖啡厅里的那场戏印象深刻。之所以难以忘怀难以割舍去,只因那时出现了一长段萨克斯的独奏。没有其他乐器的作伴和烘托,孤单的旋律,映衬着形单影只的许文强,孤孤寂寂、凄凄凉凉、惨惨淡淡,预示了轰轰烈烈大戏要收场了,血腥争斗场面要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人物要别去了,就像一个人的生命旅程,高潮有过了,顶峰也到过了,闪亮登了场亮过了相,一切完成了,正走向终点,即回归于起点。一个经历过了一切、什么都已觉得无味了的“英雄”男人,一支情感万千能表达人心最深处微妙活动的萨克斯,构成了一派郁郁无欢的气氛。
       那一刻,我听懂了萨克斯的语言,我记住了萨克斯,以后每每一听到萨克斯就会下意识地联想到那幅孤独许文强的画面。
       小时候没机会听萨克斯,对其了解甚少,八十年代的舞厅乐队里虽偶而有之,但水平都一般,无以吊起一些些的好感。直到后来去了东京,在爵士乐中、在一些美国碟片里,很多次地听到了那感人至深、煽情力极强的萨克斯声音,终于钟情了它,让其在我心里深深扎下了印象美好的根。整体来说,我基本上将它归于忧郁色彩的乐器,许文强临死前的那段音乐早已在我心里定好了基调,那是对萨克斯最好的注解,诠释了萨克斯的灵魂。即便后来听到了悠扬自如、洒脱不羁的肯尼基的《回家》,我还是固执地从其中搜索到了悲戚戚、酸楚楚之味。
       一直以为,弹拨乐器、拉奏乐器、敲击乐器都只能是间接地表达人的感情,唯有吹奏乐器不同,那是直接靠人的气息发出的乐音,饱含了人的一呼一吸起伏情绪,是完完全全地直抒胸臆。小号如此、短号如此,圆号如此、中音号也是如此,而萨克斯更是这些吹奏乐器中音色最柔软最温馨的,也是最能将人的情感直截了当不打去多少折扣地表达出来的乐器,因而最能感染人。
       萨克斯,忧郁者的伴侣,带来了孤独的愁绪,又带去了绵绵无尽的相思……
(2007.3.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紫玉兰》
后一篇:谁最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