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怀旧685: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标签:
京城怀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育历史杂谈 |
分类: 思一心事 |
继续溜达大学,清明假期第一天去了离家近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以前也算是经常路过,看着几易其名,从全总干校到工运学院到现在的劳动关系学院,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起了这个名。
本来知道有73路到位于增光路的这个学院的,百度地图却把我导到它的东北方,让我多走了路。沿学院西侧的路,经过了中工大厦、大永徽。


路边的欧丁香已经盛开。




喜欢校园里的路名、楼名,都是有理念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1939年6月,延安工人学校和陕北公学、安吴堡青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成立。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闻道楼。

致远楼和常青园。


楼四面多有门开,很不错。校史馆不开,只能看看外围。
这可是特点。

东京樱花。



之前溜达增光路时查到,它东边一片俗称景王坟,西边一片俗称花园村。几百年前,花园村一带曾是京城官吏、客商、百姓西行的重要通道。那时北京西郊的山区,森林成片,植被繁茂,常有老虎等野兽出没。虎是人们心目中的山神,为祈祷保佑过往行人安全,就在现增光路北侧建了一座老虎庙,供奉虎神。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国总工会组建“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曾改名“工运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选址在花园村附近,在基建施工中发现老虎庙遗址,并发掘出一尊石雕老虎。石虎造型古朴,简练,虽历尽沧桑,头部也有溃蚀,但仍雄风气厚,神威凛然,经考证是原老虎庙遗物。这尊石雕老虎被学校保存,并于1988年在发现石虎处建亭立碑,由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撰写了碑文。
另外,古时马匹是人们耕作、驭使、作战的重要工具,人们对马有一种特别的情结,明、清时期,在北京的城八区范围内建有八座马神庙,其中的一座,就建在增光路南侧。
增光路在解放初期只是一条不知名的狭窄弯曲的乡间小道,两边曾是一片荒野。建国后,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开发建设,先后挖掘出上百座坟墓,并出土了一些文物。这些坟墓大都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墓葬。2002年4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基建施工过程中,还发现一座辽代墓葬。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墓进行了清理
。这座辽墓坐北朝南,墓门于墓室南侧,墓室平面呈椭圆形,长约3.8米,宽约3.6米。墓室四壁用砖错缝垒砌,墓顶已塌落,随葬品所剩无几,出土有陶碗、碟、造型奇特的罐和非常有价值的康公石质墓志一盒。由墓志文所得知,墓主人叫康文成,死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年),享年62岁,“往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镇国寺北街”火葬后,迁棺柩葬于燕京宛平县村祖坟西北。其生前“官衔如京使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殿中侍御史骁骑尉东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吴作人写的“啸风林”碑文。吴作人的大半生都是在北京度过的,他晚年居住在花园村华侨公寓,在这里工作生活长达25年,应该是他一生中居住时间最久的地方。佛家说,三宿桑下,难免生情,况25年乎?吴作人先生也把这里视同故乡一样。他热爱乡土,关心古都文物,对这一带的历史掌故非常熟悉,体现出一位艺术家的人文情怀。在吴作人先生住处近旁,公交车设有“老虎庙“一站。这里有劳动关系学院,院内一丛松林里,卧有一尊石虎,据说,这是老虎庙的遗存。旁边新建的碑亭,碑上吴作人亲笔手书“啸风林”三个大字,碑文也是吴作人的亲笔:“西郊多山,亦多古刹,昔丛林间有虎出没,为佑香客平安,乃于出城去西山要道立虎庙以祓禳。庙已早倾圮,石虎亦久埋没,然此处仍沿称老虎庙。建国以后五十年代,始兴楼舍,全国总工会创干校于此,石虎出土,虎头虽有漶蚀,然其造型古朴简练,神雄气厚,非近世剔透之作,殊可珍贵,今为工运学院保护妥陈,是古文物之幸。一九八八年一月作人题于花园村并志。”




这个虎真是乖乖虎了。


后一篇:京城怀旧686:北京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