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抵制《功夫熊猫》是心虚的表现

(2011-05-31 12:20:33)
标签:

娱乐

功夫熊猫

抵制

赵半狄

杂谈

分类: 时评

抵制又见抵制。

在我的印象中,我国对外抵制主要在两个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前者由外交部出马“强烈抗议”“坚决反对”“绝不同意”。后者则由具有浓厚中国文化情结的文化人出面,其主要原则就是自己不行,但绝对不准别人行。

28日零时,熊猫阿宝重出江湖,《功夫熊猫2》的零时场人满为患。《功夫熊猫2》上映也遭遇了其他声音,比如行为艺术家赵半狄公开要求抵制看《功夫熊猫2》,表示该片是老美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这一说法还得到了学者、北大教授孔庆东的支持。

 大熊猫显然是中国独有的,被被人制作成动画片在全世界卖钱,显然刺痛了一些喜欢炒作,而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的神经。

别人侵略不侵略,关键看自己有没有本事抵御,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不知道,我们一天到晚在家里唱文化颂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这很危险。我国的文化讲究包容、吸收、借鉴,那些天天喊抵制爱国文化侵略的人,显然神经过敏。

《功夫熊猫》和《功夫熊猫2》我都看过。两部影片受到中国观众喜爱,不仅是因为片中的熊猫阿宝和中国的渊源,而是影片传递的哲学思想和朴素的价值观,传达出的励志、乐观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和和感人的亲情。影片的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都是纯东方式的,这其实在帮国内一些无能的电影人的忙,是在帮那群只在家门口耍狠,却从未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人的帮。

中国文化需要靠好莱坞来传递,我们是该抵制还是该感谢?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

我认为我国的文化学者面对世界的文化心虚了。而中国的电影人守着中国文化巨大宝库,却无从下手,无法传递,这是谁的错呢?

 我们说话剧也好,戏剧也好,包括电影,好不好是不能导演、演员说好就好,其实要去看这些剧种的观众都不是白痴,他们有自己的选择。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是导演、主演、剧本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叠加。我总认为电影的好与坏,票房还是很重要的,电影不能自说自话,电影本来就是一个娱乐大众,让大家娱乐的东西,不需要太高的说理和深刻人生道理,你说你的电影好得不得了,如果没有人看,也就是废品,那是浪费投资人的钱,白占了一个电影指标。电影的好坏,不算导演说了算,不算主演说了算,更不是所谓的专家学者说了算,应该是观众说了算。

中国电影有一点怪,中国导演更有一点怪。总有一些所谓导演一贯标榜自己的电影如何有深度、有人生哲理,好像他的片子一个杀人犯看后都会放下屠刀,赶快到公安局自首似的,我认为这是专家电影,不合适文化水平还比较低的老百姓。这样的电影一是把自己当成阳春白雪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严重脱离群众,动辄一大通人生哲理,把人说得云山雾罩的,不知所谓。同时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样的电影一般票房惨淡,综合上述因素,这些导演连同那些所谓专业人士 一般是先骂老百姓不识货,二是强烈鄙视那些票房巨高但在他们眼里巨差的电影导演。老百姓肯掏钱进影院看的都是巨差的电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认为只有电影的票房能说明电影的价值,你要说自己的电影好,却无一人观看,这不是观众的素质问题,而是导演的素质问题,最可气的是这些导演浪费了投资人的钱,还死乞白赖的继续拍所谓内容深刻的电影,这是无耻啊。

 文化是需要交融的,文化是需要传递的,文化是需要继承的,既然中国电影人拍不出反映中国历史文化,且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那就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又有什么见不得人?又有什么值得抵制的呢?那种所谓的文化学者不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总得让广大老百姓学习学习吧?我们现在的社会毕竟不是原始社会,只有巫师才能拥有知识。

  中国的一些文化学者面对世界文化的传递,显然心虚了,因为他们除了高喊口号“抵制”外,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来抵制。

抵制《功夫熊猫》是心虚的表现

《功夫熊猫》做到了寓教于乐,合家欢。(图片来自网络)
 

【刘著民/文】     


声明:本文由刘著民原创。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并通知本人。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联系方式请见首页公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