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判断《三枪》好坏的标准是票房

(2009-12-15 12:19:41)
标签:

电影

影评

三枪

票房

张艺谋

中国

娱乐

分类: 娱乐

   憋了三年,张艺谋的《三枪》终于打响,这也激起了在这三年憋惨了的一些“专业人士”,他们不管是不是到了电影院看了《三枪》或者只是在网上看了一段预告片,反正不由分说,“骂”字当头,反正为骂而骂,图个痛快。

   当张艺谋被一些人塑造成中国电影的符号,骂他比骂任何导演都来的实在,更容易引人关注,但老张自己都说“我知道很多人对我寄予无限的期望,拿我当一个旗手,带领着冲向全世界,占领各个山头,我担不起……”,我想这应该是老张的心里话,他自己都不并认为自己是一个“旗手”,这些所谓专业人士硬要先加这个定语后,又猛烈攻击,确实有病。我认为他对自己很清醒,他不想标榜,他不想被人架到一个技术性或道德性的高点,他也就是一个普通导演而已。

   在我的印象中,老张从《英雄》后已经开始被社会一些“专业人士”攻击,当《十面埋伏》出炉后,一些人已经把骂张艺谋当成一种时尚,不骂不能显得自己水平高,不骂就像跟不上这个时代潮流,于是为骂而骂,不亦乐乎?

   中国电影有一点怪,中国导演更有一点怪。总有一些所谓导演一贯标榜自己的电影如何有深度、有人生哲理,好像他的片子一个杀人犯看后都会放下屠刀,赶快到公安局自首似的,我认为这是“专家电影”,不合适文化水平还比较低的老百姓。这样的电影一是把自己当成“阳春白雪”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严重脱离群众。二是动辄一大通人生哲理,把人说得云山雾罩的,不知所谓。同时重要的第三点就是这样的电影一般票房惨淡,综合上述因素,这些导演连同那些所谓“专业人士”一般是先骂老百姓不识货,二是强烈“鄙视”那些票房巨高但在他们眼里巨差的电影导演。

   这有一个问题,老百姓肯掏钱进影院看的都是巨差的电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认为只有电影的票房才能说明电影的价值,你要说自己的电影好,却无一人观看,这不是观众的素质问题,而是导演的素质问题,最可气的是这些导演浪费了投资人的钱,还死乞白赖的继续拍所谓内容深刻的电影,这是无耻啊。既然张艺谋都说了自己不是那么高尚,当不了旗手,那大家对《三枪》就放低你的道德标准行不行?《三枪》就是一喜剧片或者是一个无厘头的闹剧,这又如何?电影回归它娱乐的功能,这才是它的本质,大家在看电影是做到身心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电影不是老虎屁股,批评不得,我想正是缺乏电影评论的正常环境,对电影不是理性、公正的评论,凡是有名人导演的影片,特别是在票房好的时候,一些“专业人士”坐不住了,就是一味攻击,当成一种时尚,当成成名的跳板,这是可耻的。电影评论还是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不要作人身攻击,有本事你也导演一部哪怕票房破100万的影片?这些所谓“专业人士”不过就是耍嘴皮子而已。我还没有看到哪位投资者投资1000万,票房只有100万,还有“强烈”投资欲望的。如果这个投资者继续投钱,排除他的中国电影的狂热崇拜者外,我们判断一是这个投资人无疑真有钱,二是这个导演可能继续以“观众水平低,看不懂深刻电影”为由骗钱,继续在破坏中国的电影市场。

   张艺谋的《三枪》的票房据说4天破了亿元,这些“专业人士”也不要不服气,这就是电影的硬道理,电影票房好,投资方有收益,才会有信心投资下一步电影,这种导演也会轻易找到投资者的,这才是良性循环。电影迎合观众、迎合市场,不是卑微,是一个现实的高尚,因为是广大电影观众掏钱买票才撑起了中国几十亿的电影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