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变“降价会”是现实和梦想的距离
(2009-04-03 11:05:55)
标签:
听证会公交票价字头老百姓重庆杂谈 |
分类: 时评 |
中国一些部门做事情,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像中国一些劣质的电视剧,一看开头,就可以知道它的结尾一样。由于习惯成自然,老百姓们现在只要一听到那个部门准备动手弄个“听证会”开开的话,大多心一紧,暗叫一声:遭了,价格又涨了。
但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不是0.01米,而是十万八千里。因为4月1日,重庆改革主城区公交票价两套听证方案于出炉,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将在4月17日正式召开听证会。虽说是征求意见,但没有任何诚意,直接就端出两套涨价方案:一为起步价提高0.5元;二中级车起步价调整为2元/人次。既然“涨价”成为这次听证会的核心内容,设置了门槛,主要讨论涨多少,用哪套方式涨的问题,那还叫市民参与听什么证?这个摆设的设置有一点太离谱了吧?市民岂能去当玩偶?
其实,我们只要以以前的私车现在已经公司化的“7”字头的营运车为例,就可以说明问题。有一路“7”字头起步价为1元、全程票价为1.5元。而同样的中级车起步价1.5元,和“7”字头相同路段、路程票价2元,而且座位要比“7”字头多10几个,为什么“7”字头车没有喊亏,跑得兴高采烈的。而中级车还一天到晚喊亏,我们想一想,那些车身广告、座位广告、横幅广告、移动电视等广告费用哪去了?是不是该有一个说法?这边一股劲的卖广告赚钱,一方面有“哭穷”,这好像缺少“公德心”吧?
话又说过来,任何改革都是要以当地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收入为前提,不要乱和别的城市攀比,重庆老百姓收入可以和北京、上海及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吗?不要怕丢丑,重庆市民的收入在国内大城市中处于较为靠后的位置,政府部门不是不清楚,只是看不到,但只要一涨价,就会呼吁老百姓看看别的城市的公交票价,这有可比性吗?涨工资像蜗牛,但将公交亏损转嫁给广大市民,来个涨价,那动作倒快,像火箭。
说话实说,重庆公交车脏乱不堪,破破烂烂,对外地乘客造成不便。有的公交车司机路经斑马线不减速反加速,安全意识不高,部分售票员态度冷漠,这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不可以先加强管理、增强服务意识,让老百姓感到温暖,让老百姓自觉为公交说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公交系统还存在这样那样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去解决问题,希望就这些问题让老百姓埋单,岂不怪哉?
这次公布票价调整方案,就像领导规定了话题,决定了事情,拉几个“垫背”的市民去充当“民主”的门面,因为这个“听证会”只讨论涨多少,怎么涨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讨论降价的问题,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现在的价格听证会,越来越像一场“闹剧”,很多人都在演自己的角色,这是绝对不会让大家错位的,自己该干什么的,就干什么,B角绝对不是A角的对手,大家以后在听到这类“听证会”的消息,把耳朵塞上,洗洗睡吧,做个美梦,免得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