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掉驻京办 且慢喝彩
(2009-04-10 13:17:33)
标签:
驻京机构接待服务上京人情采购原材料北京杂谈 |
分类: 时评 |
今年1月14日,山东潍坊决定撤销其驻北京、上海、深圳等地11个办事处,获得众多支持。据悉,仅北京各种各地驻京机构就超过一万家,每年需要经费一百亿以上。专家称,潍坊驻京办撤销具有标志意义,这说明在北京这些驻京办完全可以撤销。(《南方都市报》4月7日)
一看这条消息,我不觉得奇怪,社会发展了嘛,地方其驻京办的职能也会转变的。据披露,潍坊市驻外办事处普遍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驻外办事处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提供信息服务、采购原材料、推介产品、招商引资、接待服务等。目前,在北京一万多家各种驻京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两个:一个是截访、维稳的工作是很重的,尤其这两年可能越来越重了。另外一个,在信息服务包括招商引资上面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我感觉驻京办就是一个地方政府形象和引资的平台,对于本地方人员“推介产品、招商引资、接待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这样撤了,哪有那么轻松?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什么事情都没有人情重要,没有“感情深”来得重要。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为了应对,提出了4万亿拉动内需的计划,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就要等各地政府发挥特长,前来争取自己的那一份,因为这块“蛋糕”不会自己送到你嘴边。
这就有一个问题,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自己不勤快一点 “跑部上京”,可能连汤都喝不到。我国的经济主要还是靠投资来拉动的,有项目才可以申请资金,才会进京和有关部位磋商,争取资金支持,不然就空有“项目”,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能。因为,资金、项目是面向全国的,哪个地方得到了支持,难免没有人情、面子等说不清的因素?这一撤倒好,在全国都在大力招商引资,争取国家4万亿资金的“关键”时刻,自己的驻京办裁了,那和国家部委的关系如何维系,平时怎么好走动来往,争取和推销自己的项目和形象?“朝里有人”好做官,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而且,你撤了,别的地方还照样有驻京办,照样和有关部委联络的“非常”,那么自己的起点就和别人相比,就不是一般地低了。撤了驻京办后,如果有什么项目需要你跑十几个部委,那不跑死你,加之“人生地不熟”,要有成绩,起码要比那些曾经的“驻京办同事”要付出更大的代表,面临更大的尴尬,因为京官的“面子”并不是随便给你。
但我们听到这样的消息后,且慢喝彩。因为专家其实就是“砖家”,乱说话可以“免责”的,所以我不听“砖家”的。因为我认为这撤掉的只是驻京办的一种外在形式,是顺应机构改革方向、顺应民意的一种姿态,一定是形式大于内容,因为我不相信,这个地方政府就不进京办事?平时不和部委走动,到时候吃亏的肯定是自己。这样一想,既然是外在形式之举,肯定要换成别的名字继续存在,显得更低调一点,无非是“高调进京”变成了“潜伏进京”,不引人注目而已,其“跑部进京”的实质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