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不见的城市》——2019我的年度荐书之五

(2020-04-12 18:05:31)
标签:

读书

文化

意大利

小说

分类: 枕边书
《看不见的城市》——2019我的年度荐书之五

五、《看不见的城市》;伊塔洛·卡尔维诺著;张密译;译林出版社。


马可·波罗的游记可能是一部掺杂了诸多虚构的非虚构作品,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则是一部渗透了无数真实的虚构作品。


故事的中人工之一就是那位马可·波罗,他向忽必烈介绍五十五座城市,据他说这都是他曾走过的城市,可在读者看来,这些城市都是空中楼阁,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在现实的世界里、在人类的历史中,从未出现过。它们往往有着奇怪的特点:有的挂满招牌,每个招牌象征着某种事物,却看不到真实的样貌;有的布满尘土,“每个房顶都压着一层层岩石”;有的是千井之城,每一个地洞都可以提上水来,因为据说城市就建立在一个很深的地下湖上;有的城市内充满了镜子,而人们能看到两座城市,“一座临湖而坐,一座是湖中倒影”。


轻盈的、连绵的、隐蔽的,建筑在高脚桩柱上的城市、空中的城市,每一座城市似乎都是独特的、怪异的。浮光掠影看去,它们只可能搭建在卡尔维诺的想象中,但当你随着马可·波罗的叙述静静地走入城市中,又总感觉有些场景、有些描述,在唤起你思想深处的一些东西。这些看不见的城市像是游戏中的虚拟场景,一切景观都是01搭建起来的虚拟空间,然而,虚拟背后分明隐藏着有血有肉的玩家。 


《看不见的城市》中的城市包罗万有,宇宙的真实形态可能就是一座城市,是城市中的一个地毯,像书中埃乌多西亚城中的地毯一样。卡尔维诺笔下的城市,是像心灵一样复杂的存在。或许,卡尔维诺真正想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城市,而是人类的心灵。是人类在自己心灵中塑造的无数场景,投映在卡尔维诺的笔下,成为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的城市像是人类的记忆。记忆是过去、现在、未来混合的产物,而城市也如是。“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这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城市与贸易之一》中描述的欧菲米亚城,来往的人们在其中交换着记忆。记忆构造着城市的景观,记忆在打造城市,而马可·波罗描述的一切难道不是他记忆结成的痂吗?五十五座城市,可能是五十五段剥离的记忆,可能是五十五个象征,代表人心棱镜中的某一个闪光。 


记忆是永不重复的,每一个拥有不同的记忆。即便是同一座城市,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也可能完全不同。书中的苔斯皮纳城,从陆路和海路来的人会看到不同的风貌,索伏洛尼亚城,总是不断的重建,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我们很容易忘记那些没有特点的的城市,尤其是在大力发展基础建设,按照一个模型设计创造城市景观的中国。假如抹杀作为背景的自然景观,如不同的绿色植物,不一样的地形起伏,我们今日重新建造的诸多城市景观还有多大差别?小说中,马可·波罗对忽必烈说:“城市差异正在消失,每座城都与其他城市想象,他们彼此调换形式、秩序和距离,形态不定的尘埃入侵各个大陆。”这样的城市就像被词语固定的形象,终将在记忆中消失。而存活在我们记忆中的的城市是光怪陆离的,是善变的。


书中的城市正如人生一样纠缠难解,对应着人生的某种状态。在贝尔萨贝阿城,高尚与卑污并存,人们以为的美好实质却是垃圾与粪便的聚合,人们认为的丑恶地下,却有着华美的建筑,事物的本质与人们心中的印象天差地别。在莫里亚纳,城市是正反两面的,“既不能分开,也不能对看”,却又是一体。在欧莎匹亚,那是生者的城市,也是死者的城市,生死无法分开。城市像心灵一样矛盾。


这些城市凝结着人类的欲望,人类在其中,构建着城市,也被城市铸造着。蛛网之城奥塔维亚、绳索之城艾尔西里亚,垂死时抵达的城市阿德尔玛,不同的城市,人们在其中,如在舞台之上。像在梅拉尼亚,城市中每个人饰演着对话的角色,在短暂的一生中,来不及发觉自己身份的变化。书中,马可·波罗对阿纳斯塔西亚评价道:“你以为你在享受整个阿纳斯塔西亚,其实你只不过是她的奴隶”。


故事里,忽必烈指出,马可·波罗遗漏了一个城市没有讲述——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然而,马可·波罗说:“每次描述一座城市时,我都讲点威尼斯。”这是否可以解读为,每一座马可·波罗虚构中的城市,都是故乡的一部分,他在用五十五座不同的城市,拼接起故乡,甚至是自己的人生。抑或说,卡尔维诺为读者拼凑了一个所有人的故乡,那个故乡就在你心灵深处。


此时,或许可以说,《看不见的城市》就是一部心灵史,是心中不同世界的折射。但是,这是一句讨巧的总结语,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就像某些政府工作报告中正确的废话。但我也只能如此笨拙地表述,因为卡尔维诺用文字建筑的城市精巧又宏大,也许每一个段落,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读者就像故事中一个走在城市中的人,走了很多年,仍旧在城市内逡巡,不曾走出。


关于五十五座虚构的城市究竟蕴含了什么样的象征,卡尔维诺不会告诉我们答案,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故事里的马可·波罗谈到一座叫伊莱那的城市时说:“也许我已经用其他名字讲过伊莱那,也许我讲过的哪些城市都只是伊莱那。”卡尔维诺也许只讲述了一座城,那是种种碎片拼接成的支离梦境,是我们心中的海市蜃楼。

《看不见的城市》——2019我的年度荐书之五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