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隔离(一)

(2020-02-06 18:17:06)
标签:

情感

健康

隔离(一)

庚子年正月初十,凌晨,我难受得从一堆恶梦里醒来,大汗淋漓,湿透了贴身衣服,头痛如龟裂的土地。


我有点惶恐,虽然头疼是老毛病,不值得太过忧心。入冬不久,有一阵子浑身一点力气没有,睡了一晚上都不见好转,好像虚脱一般。知道不对劲,肯定不止是劳累造成的,去医院检查,验血、核磁、CT,前后去了三趟,大动干戈。检查结果都出来了,大夫云淡风轻地看过一叠检测报告,说我有缺血性脑白质,但不严重。这病具体是什么,我到现在也没太搞清楚,反正是脑血管有点小毛病,有可能造成的症状之一就是头痛。大夫给的建议是多休息,少思虑,饮食清淡,无他,药都不必开,虽然没说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但也不必为这点小病挂怀。


但这一次头疼,疼的不是时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搞得整个中国人心惶惶。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不是上卫生间,而是先看手机,看看又增加了多少确诊人数、多少疑似人数。眼看着数字像借了高利贷一样翻倍增长,满屏让人焦虑,愤怒的信息,想象推测着背后不为人知的,闪闪烁烁的更多真相。


偏偏在这个时候,头疼,而且,以前头疼并没有出汗的症状。第一反应不是老毛病犯了,而是要查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不是也有头疼症状。


起来去客厅找药吃,就水吞下一片布洛芬,以前治头痛主要靠它,次次灵验。抬头看了一眼表:一点四十五。躺回床上,一阵阵恶心的感觉又漾上来,汗出的愈发凶猛。黑暗中,摸到手机,搜一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什么症状,发现主要是发烧、咳嗽、腹泻,然后发现,头痛、呕吐也是可能的症状。看了一会儿,头更疼了,放下手机继续躺,只觉得胃里有东西一阵阵往上顶,慢慢压过了头痛。站起来,走向卫生间,刚到马桶边,胃里的东西就顺着喉咙涌出来了。


呕吐一阵,抬起身,又去客厅找温度计。想自己浑身大汗会不会是发烧了。可发烧一般感觉冷,现在却浑身燥热,也许不是发烧,但还是测一下温度比较踏实。腋窝里加上温度计,又回卧室,开开灯,睡得香甜的儿子也禁不住来回吵,眯着惺忪睡眼,看着我。我说,你起来,到外面客厅睡,儿子困惑地问,您干吗呢?我说,我吐了,你去客厅睡,把这屋门关上。儿子似乎马上清醒过来,坐起身,搬枕头被子,出了门还问一句,您不是得肺炎了吧?我没回答,让他把卧室门关紧,和我隔离。


躺回床上,夹着温度计,开始想,我这一年了,都没出过差,更没去过武汉,如果传染了,只能是在北京?什么地方?地铁是天天上下班必须坐的,除了雾霾戴口罩,最近一直都没戴过口罩。从家里去单位要坐地铁九号线,换乘十号线,九号线要经过北京西站,外地人少不了,十号线经过海淀,是目前北京感染人群最多的区县,如果地铁身边乘客有得病在潜伏期,我是逃不了的。节前我还去过两次肿瘤医院,第一次是陪太太检查,第二次是自己去取检查结果。肿瘤医院虽然不治肺炎,只治肺癌,可说不准也有肺炎当做肺癌去看的病人吧?毕竟,十多天前,还没多少人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厉害,政府主流媒体还在说没有发现病毒人传人,病毒可控,没几个人能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随随便便,像在街口邂逅一个陌生人,偶遇致命的病毒。


我还属于比较早意识到潜在危险的人。20201月初,刚在微博上看到武汉出现不明肺炎情况,我就在家人微信群里提醒,要家人都注意,别乱跑,小心感染。然而,111日,武汉卫健委还在发布消息,只有41例感染,“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我在发布消息的微博后嘲讽道:“是的,没有人传人,这41个人只是凑巧共同感染了同一个病毒。”后来,我这条回复被人删了。119日,媒体报道,泰国和日本都有确诊病例,香港、越南、新加坡也有疑似病例,但国内,武汉之外却没有发现病例。我就在微博上发了条消息,调侃说,这难道是只针对武汉人和外国人的生化武器?外国人都感染了,国内竟然没有人感染,我虽然不懂医学,但从逻辑上讲,这不合理。


第二天,北京就发现了感染病例。同一天,钟南山院士发表讲话,证明新型冠状病毒肯定存在人传人的现象。123日,感染人数增至571例,世界哗然,武汉宣布封城。肺炎、病毒,忽然成了社交网络唯一的热词,成了所有人口中谈论的焦点。


然而,即便你了解危险的性质,并不代表你具备抵抗危险的力量。何况,零碎的消息并不能揭开隐藏在迷雾深处的巨大危险。


我把温度计拿出来,看了一眼刻度:三十六度八,不发烧,但明显比平常体温高,是不是刚开始发烧,还没达到临界点?


想着想着,恶心的感觉又涌上来,爬起身奔卫生间,继续吐。


(未完待续)

隔离(一)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的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