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父”不仁

(2019-09-14 12:19:23)
标签:

读书

文化

历史

关汉卿

孟子

分类: 脱口而出
为“父”不仁

百年来,中国人总算一点点从礼教的羁绊中挣脱出来,懂得人之间除了礼教大防,还需有情。其实,礼教的僵化是误解了儒家,儒家何尝不近人情,即便孟子这种带点武断气的大儒,也是深谙人情世故的。桃应曾请教孟子,假若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舜的臣子皋陶要抓捕瞽瞍,舜该如何做?孟子的回答是,舜应“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孟子要求舜不做天子,背着父亲,逃出法网,而不是要求舜公而忘私,以天下为重,这就是孟子遵从的人伦,有法外之情。照现在看,这有违法治精神,舜至少是犯了包庇罪,但在当时,孟子肯这么说,可见儒家也还是要从人情之“权”。可惜到了后来,儒家越来越僵化,礼法反而束缚了人情的自然表露。没有情感沟通,只有冷冰冰的规矩、森严的等级、虚伪的仪轨。


《牡丹亭》里杜丽娘还魂,随着柳梦梅走了,后来柳梦梅上门拜见岳父杜宝,杜宝听说他发掘了女儿的墓穴,怒不可遏,要治他的罪,见到还魂后的女儿,杜宝又指斥为妖孽,必欲除之。这中间当然有误会,但杜宝对女儿的态度也堪玩味。他虽然道学气颇重,但清廉刚正,是公认的好官,只是对待自己的女儿未免有些无情了。


元杂剧大家郑光祖所作《迷青琐倩女离魂》,情节与《牡丹亭》有类似之处:女主人公张倩女和王文君指腹为婚,但王文举家道中落,倩女的母亲要待王文举得了功名后再谈婚事,让倩女与王文举兄妹相称。倩女却不忍割舍,魂魄随着王文举共同进京赶考,数年后,王文举携倩女之魂衣锦还乡,倩女的母亲却说女儿正病在家中,王文举以为身边的倩女之魂是妖精所化,挥剑恐吓,要她从实招来。此举不过是吓唬一下,要勘明倩女之魂的由来,王文举并不曾直接痛下杀手,可见还是顾念夫妻之情的。但杜宝却是丝毫不曾想到父女之爱,一定要置杜丽娘于死地。最后还得上得金殿,让皇帝老儿发话,才算说服了固执的杜宝,父亲女儿,丈人女婿终于相认,成就一场团圆戏。


怀疑有人掘坟盗墓,而怒不可遏,是正常反应,但杜宝对还魂的杜丽娘也如此决绝,就显得不通人情了。虽然还魂之事太过传奇,但即便真的只是妖孽幻化人形,若死去的女儿形象真能栩栩如生重现目前,即便明知为幻影,作为父亲,心中也该有些不舍与怆然吧。何况这幻影又不曾做过什么危害他的切实之事,又何苦迫之甚急呢?而杜宝的所作所为,全然看不出一丝爱恋体惜之意,只有凛然的道德横亘于前,汤显祖特意用这种反应来描述这个人物,内中实在暗含了褒贬。戏剧不妨荒诞,这一类的父亲却具有某种典型特征。


中国的很多父亲们,一面对子女缺乏爱的关照,一面又端着严父的身段,要用种种规矩礼仪把孩子教育成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好孩子“,然而,作为父亲,他们真的及格吗?鲁迅曾说过,中国做父亲是有两种的:“其一是孩子之父,其一是‘人’之父。第一种只会生,不会教,还带点嫖男的气息。第二种是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 鲁迅说中国人教育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很多父亲,自己本无情,当然也无法把孩子教育得有情,一代代陈陈相因,也就有了很多不配做父亲的父亲。周作人说鲁迅早年曾有一句戏言:“父范学堂之设置,其切要正不下于师范也”,虽是玩笑话,可具体到每个孩子,教育出一位称职的父亲实在比教育出一位好老师更重要。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里,我最厌恶的不是张驴儿这类恶贯满盈之徒,反倒是窦娥的父亲窦天章。窦天章妻子早亡,自己又不擅生计,落魄潦倒,妻子只留下一个七岁的女儿,与他相依为命。他不筹划孤苦的小生命如何扶持,心心念念的却是赶考求功名,到底把无依无靠的七岁女儿抵了债,自己溜之大吉。临行之际,女儿哀哀道:“爹爹,你直下的撇了我孩儿去也!”,窦天章虽然对女儿未来的婆婆叮嘱一番,却依旧撒手而遁,取自家的前程去了。


一别就是十八载,窦天章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却并不曾回乡寻找自己的女儿。不过是安排手下人跑回故乡一趟。由于女儿早已搬家,下人没寻到踪迹,回来复命,窦大人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受王命,巡按查狱,女儿魂魄归来,向其告诉,父女才得以相见,却已是幽冥相隔。窦天章见到女儿的魂魄,第一反应不是悲欣交集,而是急着追究女儿的罪愆,训斥一番。先说什么三从四德,继之以恐吓,要女儿从实招供,否则就抓到城隍祠内,“永世不得人身;罚在阴山,永为饿鬼”!即便女儿真的是犯了十恶不赦之罪,莫说已阴阳两隔,就算尚在人世,是否也该问问,这些年别来究竟过着何种生活,是怎样的情境下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然而,在窦天章心中有没有一丝念头闪过,这些年失去亲人的女儿是怎么走过来的,抛弃了女儿的自己又该负怎样的罪责?他不过是做了一番正气凛然地叱责,这样的清官廉吏,情操高尚,不徇私情,严守礼教,简直是绝世典范,唯独少了点人味,少了做人该有的情感。缺了这点情感,真是异与禽兽者几希了,更不要说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为“父”不仁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读书分享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