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蛮大陆》——2018我的年度荐书之十

(2019-06-23 11:09:53)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二战

分类: 枕边书
《野蛮大陆》——2018我的年度荐书之十

十、《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基恩·罗威著;黎英亮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所有叫嚣战争的人都该先读读这本书,看一场战争对人类伤害会造成的伤害有多么深刻。这本书的阅读是一段压抑绝望的过程,基恩·罗威让我们见证了人类可以野蛮到什么地步,生命能够轻贱到何种程度。


比起人类,凶猛野兽的残忍要逊色百倍,在新的时代,借助强大的组织能力、缜密思考能力的人和强大的技术手段,可以把野蛮提升到匪夷所思的程度。而这种野蛮竟然还披着种种正义或现实的理由,理直气壮地实施。


《野蛮大陆》讲述的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此时,最残酷的战争已经结束,欧洲人民正该欢庆胜利,重返家园,这应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时刻。就像我们在很多纪录片中看到的,解放者站在坦克、卡车上,意气昂扬,人民手捧鲜花,夹道欢迎,幸福若狂。这也是今天多数人对二战胜利后的印象,但是基恩·罗威却要给我们看纪录片没有拍到的场面:德国的投降不是仇恨的结束,胜利日不是悲剧的终点,有很多被历史刻意隐藏的残忍,在战后绵延许久。


从集中营中死里逃生的犹太人,辗转回到家园,他们并没有收到热情的欢迎,重归生活,抚平旧日伤痕。相反,迫害犹太人的行为继续存在,唯一的区别也许是,他们不会再被送入集中营的焚尸炉,还可以选择双手空空远走他乡。但反犹情绪弥漫欧洲,他们又能去向何方呢?于是,《圣经》中的应许之地,成了犹太人的目的地。历史是需要多方面解读的,如果你不了解《野蛮大陆》的这段历史,可能就无法了解二战后巴勒斯塔分治的缘由。也无法知道,为什么当年最支持以色列建国的,并不是美国,而恰恰是苏联,因为斯大林一心要从苏联的领土上赶走犹太人。而反犹也并非苏联一家所为,在波兰、捷克、匈牙利、法国,到处都是对犹太人的歧视和压迫。


但受难的并非只有犹太人,受难者可能是当地的少数族裔,比如波拉境内的乌克兰人,乌克兰境内的波兰人,战后,他们之间的仇杀仍在继续,两国政府步调一致地采取了措施:用政府权力,把对方民族的人赶出自己的国度;可能是当年的施暴者、入侵者成了今日的被迫害者,比如散居各国的德裔,尽管他们中的某些人早已在当地落地生根,生活了多年,仍旧被夺去房屋土地,赶回早已陌生的、一无所有的故国;比如南斯拉夫境内,曾和纳粹合作,压迫其他本国其他民族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他们被共产党游击队,通常是塞尔维亚人,集体屠杀;他们也可能是占领军和当地人结合产生的后裔,也可能就是曾和占领军发生关系的妇女或商人,在新时代到来之际,他们收到种种的迫害雨污辱,那些曾经战败,选择投降求生的男人们,开始在这些妇孺身上找回自身的正义感。如果读者没有直观的感觉,不妨看看意大利大导演托纳多雷的作品《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去体味一下美丽的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人物,她的命运就是那类故事的缩影。


集中营并非只是德国人的专利,在战后的很多欧洲国家,他们同样用集中营的方式圈禁战俘、少数族裔和他们认定的敌人和危险份子。集中营恶劣的环境和出格的暴行,一样造成了很多人的非正常死亡。德国人放下了武器,欧洲的战争却仍在继续,希腊共产党在和英国扶持的政府刀兵相见,立陶宛、爱沙尼亚的游击队在丛林中反击苏联的占领;或明或暗的政治斗争更趋激烈,苏联和西方阵营在分割利益,任人摆布的小国在夹缝中争取自身的空间,东欧的选举成了一场人工操控的闹剧,西欧的共产党人在被右派用种种手段赶出权力体系,冷战的铁幕缓缓拉开。


饥荒、逃难、迫害、奴役、杀戮,这也是胜利之后的影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图景。时过境迁,我们可以教育后人,不要轻易被那些民族主义的神话鼓动,不要被狭隘的仇恨充塞头脑,要用宽容、坦荡的态度面对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甚至不同行为的人。但是,在经历过一场战争残酷的洗礼后,有多少人还能够理智面对呢?不被复仇的欲望牵引,不为了生活的压力不择手段,不为了关系生死的利益之争拼尽全力?


有一位波兰人说过,二战对波兰而言,结束于1989年,直到那一年,波兰才从苏联操控下挣脱,获得真正的自由。而对有些人而言,二战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能真正结束。正如基恩在本书中文版序言中说的:“永远不要轻率地支持战争”,战争一旦开启,付出的代价将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野蛮大陆》——2018我的年度荐书之十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读书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