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拉伯的劳伦斯》——2018我的年度荐书之九

(2019-06-08 20:53:04)
标签:

历史

文化

读书

一战

中东

分类: 枕边书
《阿拉伯的劳伦斯》——2018我的年度荐书之九

九、《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斯科特·安德森著;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T·E·劳伦斯一直是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那部著名的自传《智慧的七柱》,已成为研究一战的权威历史著作之一,同时也跻身英语文学重要财产之列。以一位英军下级军官的身份,劳伦斯却对整个中东百年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直至今日,中东政治生态中还能看到他当年影响所及。


劳伦斯故去后多年,大卫·里恩导演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大获成功,该片以史诗般的恢弘气度,成为经典之作,至今膜拜者不绝。电影中的劳伦斯徒劳地为阿拉伯人自由理想努力,最终却失败于阿拉伯人内部的不团结,镜头中恢弘而苍茫的大漠戈壁,配合主演彼得·奥图尔的蓝色忧郁眼神,进一步把劳伦斯打造成传奇的悲剧英雄。


但是,真实历史中的劳伦斯形象,不但在电影和自传中有很大差异,在同时代曾和其有过交集的人描述中也说法不一。很多资料中的记载,往往和劳伦斯本人的描述大相径庭。劳伦斯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形象,他沉默寡言,不擅交际,甚者看上去有些羞涩腼腆,却又有着极度争强好胜之心。在恶劣的沙漠自然环境下,他甚至比长期生活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更能忍受残酷的环境,表现出强韧不拔的品性。他一方面能做到超乎寻常的理智,简直到了冷酷无情的程度,例如当得知自己的弟弟战死沙场,劳伦斯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我们有义务隐藏任何会让人难过的感情,如果做出悲痛欲绝的姿态肯定会影响他人”,已经超乎正常人类的情感;另一方面,他似乎又有着一颗善感多变的心,同情他人的苦难,在战争的残酷中,他能够去收集大衣,只为了让受伤濒死的敌人舒服一点,他说“死尸被抛在地面上,令人心生怜悯,如果身体舒展开来,他们一定能终于舒适起来。于是我把他们全都摆放整齐,一个一个地摆好”。在自传《智慧的七柱》中,劳伦斯的说法甚至和自己在其他场合的说法也互相矛盾,究竟哪一种描述才更接近真实的劳伦斯呢?


自从劳伦斯在一战中创造了奇迹后,已经有大量关于他的书籍出现,斯科特·安德森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不过为这些卷帙浩繁的著作增加了一个新的脚注。历史的可爱之处在于,你永远可以从中发掘出新的东西,不用担心一个似乎已被挖尽的历史题材能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只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新鲜的解读,读者仍会兴味盎然。一些哗众取宠的所谓历史题材作者恰恰是利用了这种特性,通过曲解、变形、无中生有的方式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安德森的这部著作为劳伦斯和那段历史提供了另一种解读,一种他的解释,劳伦斯的复杂性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展现。安德森并没有在书中对劳伦斯做出定论,会故作惊人语,试图颠覆历史,他罗列了许多事实,不同人的不同叙述,角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的叙述角度,再佐以自己的看法和判断。


在安德森的书中,劳伦斯利用自己并不高贵,却至关重要的身份,成就了一番令人瞠目的成就。他作为英国和阿拉伯起义军的联络员,带领一群装备原始、纪律涣散、经验匮乏的阿拉伯战士,用游击战的方式向古老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起挑战。在阿拉伯人节节败退的背景下,劳伦斯带领阿拉伯武士冒险挺进沃季赫,又用一次极具创意的亚喀巴远征,为战事打开了新局面;在面对死亡巨大的威胁前,劳伦斯近乎孤注一掷地率军攻击汉志铁路,又在奥斯曼兵马如山倒之时引领阿拉伯武士直驱大马士革,率先破城,险些让英法试图殖民叙利亚的构想失败。他创造了一战中东战场上最大的奇迹。

 

除了创造的辉煌战绩,劳伦斯还是一个极具两面性的人物,既表现在性格上,也表现在政治态度上。劳伦斯为了阿拉伯人的利益,顶着被控叛国罪的风险,向阿拉伯起义军领袖——汉志国王侯赛因的儿子费萨尔透露英法密约《赛克斯-皮科协定》的内容,但同时,劳伦斯也并不是为了阿拉伯人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的国际主义战士,他有着强烈的个人野心, 希望建立一番自己的不朽功业。为了达到目的,他对于来自上级的命令,经常置若罔闻,自行其是,他不惜通过扭曲事实来达成目标,他在自传中塑造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有着诸多差异,他是矛盾的集合体。


历史的可恨之处在于,历史像人性一样丰富多变,所谓“真相”不过是一个美好传说。斯科特·安德森说:“历史是可塑的,人们愿意相信什么是真相,什么就是真相”,这样说像为自己的信口开河寻找理由,但历史学家做的恰恰就是这种事,不管我们从心理上是否愿意接受。历史学家的著作不会像教科书一样有标准答案,所有承诺提供给你唯一真理的历史学家都是可疑的,假如他不是抹去了什么,就是涂改了什么。本书中的劳伦斯如果看上去令读者感觉矛盾重重,我认为那也许才更接近一个真实的人。即便无法到达真相,至少我们可以接近真相,有理有据地揣测真相,而不是凭空臆断。

 

历史学家要做出判断,但判断必须从资料中来,筛选、辨识、分析,才能成为合格的历史著作。虽然还是免不了有推论,因为我们毕竟无法复原历史,不能窥探当事人真实的心态,但由可靠资料引申而出的推论不管多么复杂和矛盾,总胜过无端的定论,粗暴地论断。


劳伦斯当然是此书的主角,但安德森还把很多笔墨投注到另一些人身上。在一战中东战场,这些人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德国间谍普吕姆,自小体弱却拥强大的野心,披着一副风流浪子的外衣,在埃及、奥斯曼帝国纵横捭阖,想在中东打败德意志的敌人英国;一个破产的富二代耶鲁,作为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雇员,曾不择手段搞定奥斯曼帝国高级官员,以获得在中东的石油开采权,却在战争开启后阴错阳差成为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间谍,用他的偏见引导了美国的中东政策;犹太农业学家亚当斯,本该埋头田间,致力于巴勒斯塔地区的农业技术改良,却暗地里建立起一战时中东地区最大的间谍网,一心要协助英国人战胜对他寄予极大信任的奥斯曼政府,为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铺平道路,最终却因为过分激进的主张被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边缘化,在一战即将结束前,死于飞行事故;一段宏大的历史,永远由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人物和事件组成,历史可能会忘记这些人和事,后来者可能会因为这些基因的缺失,误以为是某些看上去辉煌的人物创造了历史。


一战之后,阿拉伯人曾希望由美国人接管他们的国家,相信美国将把公正和自由带给中东。如今,美国是无数阿拉伯人仇恨的对象,在他们心目中,美国是整个中东乱象的罪魁祸首;曾经,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同发布宣言,要创建一个统一的国家,让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共享繁荣,如今,在巴勒斯塔的土地上,是仇视、杀戮、看不见休止的争斗。不过是区区一百年的时间跨度,中东已是桑田沧海,假若劳伦斯重回到阿拉伯人中间,又该如何看待历史的嘲弄呢?


 

最后说一下今年读的另外一本和中东历史有关的著作:《为你,耶路撒冷》。对于想要了解劳伦斯之后,中东最持久深远的争端是如何发展的读者,我推荐这本书。尽管这部由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共同创作的作品,不是一部历史著作,只能算纪实文学,但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犹太复国主义实现建国之梦的路程,第一次中东战争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带来的苦难,劳伦斯之后中东复杂的政治形态,如何引领历史走向血腥的冲突,曾被劳伦斯寄予厚望的阿拉伯人又是如何失掉自己的家园,这部书中都有着细致生动地展示,值得一读。


《阿拉伯的劳伦斯》——2018我的年度荐书之九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