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着为了讲述》——2017我的年度荐书之七

(2018-04-05 20:07:18)
标签:

文化

读书

马尔克斯

活着为了讲述

人文

分类: 枕边书
《活着为了讲述》——2017我的年度荐书之七

七、《活着为了讲述》;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李静译;南海出版公司。


今年在这里推荐十本书,但写下来的推荐书单我未必推荐给所有朋友,不是因为推荐只是敷衍,恰恰相反,我是觉得这些书可以推荐给大多数读者才写在这里。但是,读者只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可以泛而论之,朋友却是具体的个人。以我的了解,某些书中吐露的思想,或一些话题,未必符合某些朋友的价值观或欣赏习惯。读书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不必强求一致,个人都该有个人的取舍标准。但唯独这本《活着为了讲述》,我愿意推荐给所有朋友,因为我觉得,它可以适合所有人。


要了解马尔克斯的生平,没有比本书更重要的了。早年的《番石榴飘香》是马尔克斯和门多萨的谈话录,已经有了一些自传的味道,没有学术的艰涩,是朋友间随性吹牛的风致。读来,只觉得老马就坐在面前,侃侃而谈中透着一丝狡黠。《活着为了讲述》里,马尔克斯没有了对谈者,一个坐在那里眉飞色舞,更加云山雾罩。老马这部自传里掺了多少水分,我不好说,过分细致入微的陈述,实在让我难以相信,一个人竟会有这么好的记忆力,可以把自己的过去还原到这种程度。从自传的角度,我认为恐怕有不少细节属于老马自由发挥,但从文学的角度,老马的叙述技巧超绝,令我折服。《番石榴飘香》还需要一位对谈者的引导,到了《活着为了讲述》里,老马可以任性发挥,更加放松而自如。


老马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尽管所述未必都是事实,但他并没采用夸张的语言讲述离奇的情节,他很好地克制住了自己的笔。有人以为,老马是因为经历丰富,才能写出宏大细致的小说,这无疑是误解。丰富的经历固然能够帮助作家,但只有深刻的观察才能让伟大作者迥异于常人。仔细读完《活着为了讲述》,你会发现,尽管其中也有反对派领袖被刺杀、政府镇压百姓这类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有诸如马尔克斯调查哥伦比亚海军海难事件真相,撰写系列报道一类的焦点事件,似乎很有大历史波澜壮阔的味道,但本书更多地方描写的,只是一个普通人过的平常日子,没有太多跌宕沉浮:陪着母亲回老家卖房;和一些文人、作家、新闻从业者的交往;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求学经历;进入报社后的日常工作;不过是一些平常事,被冠以魔幻现实主义头衔的马尔克斯并没有魔幻的人生,如果把他的这段时间浓缩着一纸简历,大多数人会看不出有多少亮点。然而,老马却有本事能把很多人都会经历的庸常人生描绘得生动鲜活,如在目前,甚至让人产生愿意陪着他,重新过一遍那段日子的愿望。老马堆叠了大量的细节,让你随着他走近凋敝的故乡,走近巴旦杏树下的荒凉,跟着他一起去体验美好的夜晚,让家人、朋友、师长、同事,读罢《活着为了讲述》,你会觉得,在这样的笔下,任何人生都可以过出魔幻色彩。


老马可以时而细腻,时而粗犷,时而浪漫幻想,时而冷静幽默,像婉转唱着一曲长长的博莱罗(博莱罗是一种舞曲的形式,盛行于拉美)。根据本书中老马的记述,他的确拥有一个好嗓子,擅长歌唱,甚至曾想以音乐为终身事业。在前往波哥大报考高中的路上,老马用一曲博莱罗吸引了一位同车旅客。没想到的是,这位萍水相逢之人竟是教育部国家奖学金办公室的主任,他帮助马尔克斯进入了锡帕基拉国立男子中学。《活着为了讲述》是老马的吟唱,满满是抑扬顿挫的细节,巴兰基亚、里奥阿查、波哥大,一个时代多彩的影像缓缓铺陈。故事中穿梭的一个个人物,尽管匆匆而过,却令人印象深刻,无论家人或是师长,朋友还是同事,人人个性鲜明。马尔克斯就是有这样的本事,用简单的旋律汇聚成辉煌的乐曲,让读者忍不住舞之蹈之。


即便是平庸无甚新奇的日子,只要你裁剪好材料,搭建好好结构,设置好悬念,处理好节奏,加以适当充盈的细节,一样能够精彩美妙。我们不需要魔幻,不需要耸人听闻和离奇怪诞,最普通的人生也有自己的悬疑和高潮,也能引人入胜,令人流连。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头脑,还要肯辛辛苦苦、日复一日打磨你的文字。


如果你不喜欢自传里有太多看上去虚构的东西,不如索性把《活着为了讲述》当成小说来读。马尔克斯的第一部小说《枯枝败叶》,我一直不是很喜欢,在《活着为了讲述》中,我很高兴地发现并非只有我一个人持此观点,马尔克斯曾把这部小说给很多人看,其中一人说:“写得差,真亦假”,当一位作家写得精彩,虚构也会极其真实,而对一个蹩脚的作家而言,真实的事件也会看上去无比虚假,因为他看到的只是真实的表象,只是僵化的现实,难以令人信服。在写作《枯枝败叶》时,老马还只能把真实写得像拙劣的虚构,在《百年孤独》中,老马已经有能力把一切魔幻写得历历如目前,到了《活着为了讲述》,晚年炉火纯青的老马笔下,我们还分得清真实和虚构的界限吗?


《活着为了讲述》中的故事如此精彩,我才觉得真可以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对所有朋友都推荐一下。就算你不喜欢老马不露痕迹的吹牛和煞有介事的虚构,至少你不会讨厌这个故事。


在《活着为了讲述》中,你能看到马尔克斯父母的爱情活脱脱就是一部现实版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不过,小说中和有妇之夫偷情的故事原型和他的父母无关,而是来自他自己。你还会很会心地看到《枯枝败叶》在现实中的展示,看到《百年孤独》中的马贡多镇,在灰尘中回忆着香蕉种植园时代的辉煌。我就不用再一一列举书中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礼拜二午睡时刻》《苦妓回忆录》《爱情和其他魔鬼》等等故事相关的真实内容和人物了。马尔克斯讲述了自己的人生,也重现了写作的历程,在这条路上,他也曾饱尝失败,心灰意懒,同样拖稿,不断有作品胎死腹中。但老马终于没有放弃讲述,不管这中间曾多么艰难绝望。当他从少年时代,开始拿起笔,开启这条讲述之路,他恐怕并没有意识到,这会成为他活着的意义。一个伟大的作者不会仅仅因为意义而讲述,而是不断写着,把讲述活成了人生的意义。

《活着为了讲述》——2017我的年度荐书之七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