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和星期五——指月闲话之一百零八

标签:
文化文学鲁滨孙少年派笛福 |
分类: 指月闲话 |
笛福写《鲁宾孙漂流记》,在荒岛上凭空为鲁滨孙找到一位同伴“星期五”。初中时读《鲁滨孙漂流记》,“星期五”比鲁滨孙给我留下更深印象。今年读扬·马特尔《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主人公派遭遇海难,随他漂流海上227天的,是一个叫“理查德·帕克”的成年孟加拉虎。但这只孟加拉虎只出现在派讲述的第一个故事里。关于海难后发生的事,派还有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里,一开始侥幸登上救生艇的有四个人,包括他和他的母亲、船上的厨师和一名水手。水手被厨师以治病为名锯掉一条腿,不久死去,紧接着,厨师又杀掉了派的母亲,派则杀死了厨师,独自活下来。在这个故事版本里,老虎并不存在,老虎更像是派内心另一个自我的投射。读者如果从理性上判断,第二个故事才符合逻辑,从感情上,却宁愿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希望派和凶猛的老虎相互依存,而不是和残忍的人彼此杀戮。
广大的世界,尽管喧闹拥挤,每个人却是孤独的。在孤独无法纾解之时,人本能地寻找慰藉,希望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倾诉、依赖。但人类的孤独,恰是由于彼此无法理解造就的,你要找到一个能够倾听而永不露出厌倦、疲惫的人,不会因误解而龃龉的人,最好的方式是和另一个自我对话。在小说里,作者把现实中的另一个自我凝聚成外在的形象,这个人有时是“星期五”,有时叫“理查德·帕克”,是一位懵懂无知,却对鲁滨孙绝对信任的野人,是一个不会说话,但和派相依为命的野兽。而在现实中,这个人并不存在,我们宁可和自己内心对话,面对孤独,也不会和真实的、不可测的人心交流,这也许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小说中这类人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