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闲书过眼录之《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2015-04-26 17:18:15)
标签:

文化

美术

傅雷

波提切利

鲁本斯

分类: 枕边书

2014闲书过眼录之《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二十一、《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名字改成欧洲或者西欧美术名作二十讲也许更恰当。傅雷在本书中只是讲述自文艺复兴直至浪漫主义时代的十余个美术史名家作品,画家活动的范围不外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欧诸国。始于乔托,历经多拿太多、波提切利,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至贝尔尼尼、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凯兹、普桑、格勒兹、雷诺兹与庚斯博罗,止于十九世纪浪漫派风景画家杜佩雷、卢梭、柯罗等人。以画家的某些代表作品为核心,有对技法、沟通、风格的分析,也有艺术史的介绍,穿插傅雷自己对绘画艺术流变的思考,对艺术风格转化的讨论。


上世纪西洋美术艺术引入中国,正是“立体”、“达达”、“表现”各种现代思潮风靡国际美术界之时。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大胆、恣肆、诡异,令人目眩,但在技巧千变万化之间,刚刚涉猎西方美术的中国画家们,一上来就面对西方绘画新思潮的冲击,往往徒然追慕形式的多变,却疏于了解西方美术的沿革,不知其本,而徒效其末,难免误入歧径,随波逐流。


那一代中国人对中国传统知之甚深,绝非今日很多所谓“国学”专家,嚷着要“复兴”中国文化,拿着些中国古代的文化符号,就敢做大胆假设,肆意引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人不知何谓“国学”,多数人幼年教育都来自中国古代典籍,极少西学的浸淫。但中国疲弱日久,令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制度、思想等一系列东西产生怀疑,甚至视为糟粕,进而奉西方思想为神圣,欲取西方之石补东方之天。想法是善良的,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也的确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诸多引进的东西,从文艺、戏剧、绘画、雕塑,直至政治制度,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一知半解,望文生义,徒得其皮毛。


傅雷游学法国,归国之后,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由这期间傅雷讲课时所做讲义完善修订而来的。喝了洋墨水的傅雷没有视西方文化为圭臬,一味吹捧赞美,没有把时髦现代概念当作手指上的钻石,阳光下闪闪耀人,更没有大谈国粹,宣扬中国文化之优越,对比之下弘扬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傅雷从西方绘画主要源流加以梳理,以经典美术作品为圆心,将若干年间西方美术的风格、思想、形式的特点一一道来,深入浅出,叙述的内容看似普通,却有着重要的普及作用。书中集中描述的几位画家,年代跨度约500余年。吴甲丰“编校后记”中提到,这500年正是“西欧写实美术(尤其是绘画)充分发展而形成体系的时期”。傅雷所处的时代,“写实主义”绘画风格已经有很大改变,但其流变中自有其逐步成长的脉络,对当时初涉西方绘画国人,当能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对欲学习西方绘画的人,也不失为基础教育。几十年后,对我这样的美术盲,仍能从一幅幅美术名作的赏析中,了解背后的诸多知识,增加一点点对美的认知。


了解传统,方知如何突破传统,傅雷说:“史之名画家固无一非稔知艺术源流与技术精义者,此其作品之所以必不失其时代意识,所以在历史上必为承前启后之关键也”,杜甫所说:“不薄今人爱古人”,当是一义。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这个版本,虽是彩图本,但印刷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最近正在读三联书店出的《图书中国绘画史》,印刷虽有一些偏色的毛病,但质量比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要好得多。价钱当然也贵,但读这类书,为好的印刷质量多付些钱绝对是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