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闲书过眼录之《张枣的诗》

(2015-04-06 15:57:53)
标签:

文化

张枣

诗歌

镜中

文学

分类: 枕边书

2014闲书过眼录之《张枣的诗》十九、《张枣的诗》;张枣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想要读张枣的诗,起因是张枣的那首名作《镜中》,读完这部收录他短短一生大部分诗作的书,对我是一种阅读的考验。大部分诗作过于晦涩,极端个人化,有时又缠绕理性的哲学思维。我带点强迫的要求自己读完了整本书,然后再做评论。我不怕别人说你不懂新诗,所以你读不了张枣,牛嚼牡丹,难懂就是难懂,用不着避讳。尽管张枣诗歌中零散的章句有着魔力般的灵性,但大部分纯粹个人的絮语,过分技术流的表述,实在严重影响诗歌的表达。


张枣完全不去考虑读者的理解,这当然是一个诗人的权利,不为迎合谁而创作。我能够从他某些流动不居的句子中读出精妙细腻的转合,意向不断跳跃背后的诗意,一颗极度敏感者的心电图。我摘录下其中一部分句子:


“沿十月之水,你和她行走于一根琴弦/你从那天起就开始揣测这个意义/十月之水边,初秋第一次听到落叶”——《十月之水》。


“向深秋再走几日/我就会接近她震悚的背影/她开口说江南如一棵树/我眼前的景色便开始结果/开始迢递;呵,她所说的那种季候/仿佛正对着逆流而上的某个人/开花,并穿越信誓的拱桥/落下一片叶”——《深秋的故事》。


“请你不要再听我了/我知道你在某处,隔风嬉戏/空白地的梦中之梦,假的荷花/令我彻夜难眠的住址/如果雨滴有你,火焰岂不是我/人同道殊,而殊途同归/我要,我要,爱上你神的热泪”。——《楚王梦雨》。


“布拉格的雪夜,从交叉的小巷/跑过小偷地下党以及失眠者。/大地竖起耳朵,风中杨柳转向,/火在萧瑟?不,那可是神的使者。


他们坚持说来的是一位天使,/灰色的雪衣,冻得淌着鼻血/他们说他不是那么可怕,伫止/在电话亭旁,斜视满天的电线,/


伤心的样子,人们都想走近他,/摸他。但是,谁这样想,谁就失去/了他。剧烈的狗吠打开了灌木。/


一条路闪光。他的背影真高大。/我听见他打开地下室的酒橱,/我真想哭,我的双手冻得麻木。”——《卡夫卡致菲丽斯》。


“天地悠悠,我的五官狂蹦/乱跳,而舞台,随造随拆。/衣着乃变幻:‘许多夕照后/东西会越变越美。’/我站起,面无愧色,可惜/话声未落,就听得一声叹喟”——《灯芯绒幸福的舞蹈》。


张枣的诗句适合摘抄,句子美丽晶莹,打磨后有千层光焰。但张枣的诗歌缺乏整体性,大部分是零句的拼凑,无法捕捉。诗歌虽然不谈逻辑,但不可以摒弃意向,要有情绪的线索,更要有整体的氛围,假如一切美好都是破碎凌乱的,那读者看到的可能就不是美好,而只是混乱。尽管读者不必迎合,但诗歌还是需要读者理解,能够抚摸感知。


华丽语言下的破碎意向,完全不可捕捉的任性意识,张枣探索了汉语的一种可能性。我很尊重,并佩服其中的闪光,但很质疑,这样的表述是否能呈现文学应有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