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

(2014-02-01 11:51:36)
标签:

过年

春节

文学

喜庆

文化

分类: 脱口而出

 

过年

最能体现中国人生活观念的节日,莫过于春节。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蒂斯说:“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而节日就像这条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才有意义”。但春节对中国人,绝非“刻度”所能描述。刻度是用来丈量的,而心的深度无从测算。


元旦不过是一元之始,其时间的意义更多于节日的氛围;国庆,最自傲的国家也不过几百年的国庆传统;劳动节、妇女节、情人节,不过是特定阶层、某类人群的欢乐;惟有春节,过农历年,譬如西方的圣诞节,穆斯林的斋月,除了是合族相庆,薄海欢腾的节日,也是历史的翻印、文化的汇演。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为了与西方靠拢,显示自己的新派气息,曾下令禁止农历新年休假。尽管政府机关等依法令而行,奈何民间依然故我,不久就成了一纸空文,传统力量的强大可见一斑。到了近年,国运日隆,春节成了中国的文化符号,在国外也广受认知,是过农历年还是公历年似乎不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然而,随着衣食丰足,物质条件空前繁荣,却有很多人强调过年少了“年味”。我不知道 “年味”属“五味”中的哪一味,还是某种阴阳调燮搅拌中和后的结果。那些埋怨没“年味”的人也说不清,那是何种滋味,也只好泛泛以“没意思”“没劲”来形容过年。我只好照自己的理解来阐释,那也许是一种纯净的快乐吧。


以前,人们等待一年,为了在年夜的饺子里实实在在放进肉,痛痛快快地吃一顿,喂喂腹中枯瘦了一年的馋虫。现在,我却得考虑,肉不要太肥,提防胆固醇,油脂不要太多,预防摄入过多卡路里。饕餮盛宴带来的心满意足,化成对健康的忧心忡忡,对食物的谨小慎微。以前等了一年,才做一身新衣服,为了春节出门向亲朋炫耀,别太在意款式和颜色,只要是新的,就足以满足热切的期盼。如今,热衷炫耀的故态未改,困扰我们的则变成究竟穿哪件衣服出门才最合身份。“取”还是“舍”,这是一个问题,新衣服的快乐换成取舍之间的踌躇。寻求快乐,成为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以前,我们以为快乐是和物质相关的,物质的匮乏使得过年成了幸福的渊薮。现在,我们以为快乐与物质无关,物质的丰盈并没有增加快乐的指数。


曾有某些外国人说,过年是中国人当年物质匮乏造成的心理折射,现在,物质水印渐渐退去,露出的是中国人固执不变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态度。西方人的节日几乎都和宗教有关,中国人的节日更关乎人情。不管多远,过年总要团聚。也许永远也不准备回去定居,也许住了几天就令人厌倦苦恼,可照旧年年一度,春风般的,飞去飞来。


春运,中国人的集体大迁徙。到处找票,票贩子成了最可爱的人。自愿为暴利盘剥助纣为虐,不但不义愤填膺,反为付出的高昂代价欣喜若狂。提篮拎箱焦急紧迫的人流,黑压压挤满月台。古人远行,要十里相送,长亭又短亭,酾酒劝杯,执手泪眼。现在的月台和候机室相当于当年的长亭吧,不过送行的越来越少,您要是一撒清泪,基本可以认定神经不正常。那不是离别,而是回归。人人都匆匆行色,漫天飞雪也罢,拥踏挤压也罢,叠肩摩踵也罢,在污浊的车厢内伫立十几个小时,与陌生人四目相对双颊相贴呼吸相接,而还是要回去。家乡还有什么呢?没有星巴克和沃尔玛,没有地铁和电梯,没有KTV和迪厅,那间小屋依旧,更加破败昏暗,还是那个人,只是青丝递变成白发,开门的脚步愈发迟缓,梦中乍醒的脸上仍是恬然的欣慰。


说是为了那些人,可人不在了,还要回去,为了回忆。回去了,城郭人民半已非,记忆精美的瓷器让现实兜头一击,一地闪亮的碎片。不回去不可以吗,谁能管你呢,可总觉亏负了什么。那些不用长途奔袭回家的人也如是,没和朋友道个祝福,没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心里空得像失路的孩子。“不管海角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年来了,心却不能安。一个人的春节,守岁之夜,电视里歌舞欢腾笑逐颜开,蓦然间,吁天长叹,孤独如烟火背后的天空一般深邃。


传说中,“年”是一种凶兽,放鞭炮是为了打跑它,那大吃大喝不知道是为什么,莫非为了养力气揍它?穿新衣的事更说不通,打起来新衣服还不烂了。政府尝试春节期间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十多年后,还是抵不过民众七嘴八舌的议论建议,开禁了。劈劈啪啪像一场世界大战,轰掉一座大厦绰绰有余,却未必能驱散怪兽和晦气,又何必那么执着?可不管是不是亲手点燃引线,看焰火在空中绽放,总让我们欣喜愉悦。几千块人民币,为一场稍纵即逝的绚烂,值吗?快乐是买不来的。攒了一年的钱,舍不得花,缝在内裤里,携回家去。明明是一副避之不及的讨厌面孔,还是乐呵呵拿出红包,塞在孩子手里。有些东西不问缘由,不求回报,中国人管它叫“人情”。平时见面如不相识的人,明争暗斗的人,见了面,也要祝福一句“过年好”。你说它虚伪,说它繁缛,这就是“年”。中国人早就不当凶兽来对待了,不问为什么,不考虑那么多的利害和嫌隙,供成了心中的瑞麟。


因为祥瑞,所以不吉利的话不能说,犯忌讳的事不能做。“破五”前垃圾不能扔,正月里不能理发,千奇百怪的忌讳,为的是一缕祥和,萦绕在每个人心上。烦恼依旧,困扰依旧,过了年,一切都没有改变,一切仍要面对,但过年了,我们就该暂时把那些不快忘掉,年是所有中国人的家。


如果“年味”真的淡薄了,那只能怪心失去了家,是烦嚣扰乱了我们,阻断了回家的渴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