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闲书过眼录之《理想的下午》

(2013-03-31 10:35:48)
标签:

舒国治

文学

旅行

随笔

理想的下午

文化

分类: 枕边书

 

2012闲书过眼录之《理想的下午》

十一、《理想的下午》;舒国治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舒国治在理想的下午在行走中,这个理想的下午,要消使在理想的城市,有理想的河岸,理想的街树,理想的黄昏,理想的街头点心,乃至理想的阵雨,要有下午的音乐,要有未知的喜悦,当然,这一切“有赖理想的下午人”。


人是最难得的,导游难得,游伴难得,路人难得,最难得的是心境。心态之静躁与宁乱,或匆匆太匆匆,或陌上花开徐徐归,都有赖于人,有赖于外部与内心的交映。京都还是斯德哥尔摩,到处都少不了游客。游客之游,不是游学之游,是溯游而上的“游”,多数是体力活,为了多看些景点,明星赶场一样跑,仿佛鱼儿拼了老命跑到上游排卵,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事。但舒国治的游,是悠悠岁月的“游”。有时早起出门,天黑才回家,整日在路上,但也不赶路,不做凯鲁亚克似的浪游,一路高歌放浪形骸,也不像斯文·赫定,在荒原广漠中追寻奇迹,只是闲散地在城市街巷间踯躅,在乡村城镇间游荡。所以舒国治能够行走中读出城市的气氛,比如京都“夜晚在大德寺左近月光下的深巷长墙及脚踏碎石子的沙沙声”,也能与旅途中偶遇的女人,不交一言中,悟得“旅途所在,看过也就算了,幻象若要硬加认真,当落了真实,便往往失其幻象之妙了。”


舒国治强调的是清淡、素朴的生活,延伸至旅行、至日常起居,在旅程中观察人的形态,闲中品咂人生在途的况味。舒国治的人生既热闹又冷清,如他所说,他是喜欢热闹的人,喜欢人多的地方,却又多年一个人独居。这并不矛盾,舒国治喜爱观察人生,却不参与人生,常隔岸以观火,也许更加洞明。虽然很多人并不欣赏这种状态,觉得舒国治的姿态矫情为之,但要保持不懈地观察,又不为混乱状况搅扰,也有赖内心的明净与简单。谁说繁闹的外境一定招致内心的嘈杂,其实面对纷杂,一样可以做到不失观察的性味,又不沉陷纠缠。虽然总有人批评惺惺作态,但一人在城头挥手致意,下面一群人如痴如醉癫狂失态,不见人斥之为愚蠢,反而冷然旁观要受到指责?假若一个人摆出的姿态也算一种态度,热爱走在扰扰世间,又能常持平静的样貌,也该算一种修行。


舒国治说提到好的指南,“要引人想游、想观、想探看享受”,舒国治的文章做到了。书中有一篇名为《老旅行家永远在路上》的文章,写到美国旅行家诺曼·刘易斯,八十五岁还出版了他的旅行实录《东方帝国》,我希望今后也能不断读到舒国治的文字,随着他闲行的脚步,感知理想的风景,理想的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