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闲书过眼录之《在路上》

标签:
凯鲁亚克在路上垮掉的一代金斯堡小说 |
分类: 枕边书 |
四、《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们习惯为某一类人贴上标签,便于分辨和论述,例如“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但人性的复杂并非一些概念和哲学体系所能囊括。生活本身,远比哲学更错综复杂。
《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的精华之作,杰克·凯鲁亚克、尼尔·卡萨迪、艾伦·金斯堡,“垮掉的一代”重要人物换了马甲在小说中一一出现。但《在路上》没有提出任何一种革命口号,没有探讨关于民权、民主、种族问题,没有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凯鲁亚克只是走在路上,有时是独自前行,有时和一个女人,更多时是和尼尔·卡萨迪——小说中叫迪安·莫里亚蒂的那个人,从东部到西部,从西部到东部,从丹佛到旧金山、从纽约到墨西哥。小说没有完整的情节,人物像路边的景物一样飞掠而过,不断相遇,又分离。不知道目的地,没有明确的意义,正如人生一样。有头有尾有高潮是戏剧编剧的活,人生虽然有戏剧的色彩,却没有完整的结构,恰是这种无法预判的旅程,无法预期的人物,呈现出人生的真实状态。
凯鲁亚克的行走带有盲目的冲动,狂躁、随性、疯癫,如小说中无数次出现的酒吧演奏,迷醉、狂喜的爵士乐,吸食大麻一般的快感让人大汗淋漓,时间和生命都在音乐快速窒息的节奏里狂奔。一群放浪形骸的年轻人,一群外表非主流内心很纯真的人,却成了一代人的精神象征,看起来很荒谬。这群荒谬的人似乎在告诉所有人:时代本身比他们的行为更荒谬。
人生是无法定义的,小说中在丹佛,凯鲁亚克这一群疯狂的美国人喝醉了酒,待在美国东西部分界线上,他们能做的事似乎只剩下在黑暗中向着东部大平原呼喊。“那边一个拿着福音书的白发老人可能正朝我们走来,随时都会到达,让我们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