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闲话之三十四——谄谀的李白
(2009-12-27 11:34:45)
标签:
李白文化 |
分类: 指月闲话 |
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句话中包含的献媚与谄谀很有点周星驰电影里的味道,“我对您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一发不可收拾”!人称李白为谪仙,从这篇文字看来,也不过是一个为求功名上下其手,左右钻营的凡人。说到底,李白早年的所谓行侠与求功名,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当天子终于召他进长安,李白不禁得意忘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似乎是一跃而登龙门,不免志得意满。对于功名与事业的追求,往往是一个人最初发奋的动力,而当李白发现自己不过做是一个给贵妃娘娘写颂歌的御用文人之后,傲然放荡飘逸的灵魂才终于被释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果李白象江淹一样,被厅堂的笙歌酒宴迷醉,被官场重重厚幕遮蔽,沉浸于磕头揖让,钻营苟且,趋炎附势,攻讦争斗,我们将无缘读到多少豪迈淋漓的诗篇。
儒家的思想一直是鼓励人入世,而入世的途径则是求取功名。孔子绝粮与陈蔡,其实还不是由于为求取功名,而求取功名的目的是为施行理想中的仁政,施恩泽与天下,既然目的是好的,因此采用一些其他的手段也就是可以理解的,就是孔子也不曾限制其弟子钻营。但只怕一旦功成名就,当初的理想也在染缸中化作了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