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读书清单(上)

(2009-01-06 11:22:21)
标签:

卡夫卡

儒林外史

麦田里的守望者

福克纳

文化

分类: 枕边书

我读书有两个信念。其一,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有其独特的价值。要读书,从经典开始;其二,不看完全书,不要妄发议论。看完了尚有不能理解或理解错误的地方,何况粗略一观之下,怎能保证自己的观点不失之偏颇。除了一些明显劣质的作品,没仔细读过的书尽量不要出言评论。


有人看了我以前的读书清单,感觉像个老古董,读的净是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其实,除了这些作品,其他东西也并非不读,只是没有逐字逐句地通读,不便评价,且很多也不值得加以评论,故而各位看到的清单里以经典作品居多。今年清单里的书,有一些已经不是第一次阅读,但仍值得再次通读,还是那句话,读经典有经典的理由。


另外,有朋友看我的书录,说里面大部分是文学方面的,是不是其他的不读。其实,经管类的、实用类的书籍也读,只是没有收录其中。为了申明这点,今年的书单里也把这类书收入,但只罗列书名,不加评论,作为附录放在后面。


一、《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吴敬梓对儒林众生相的刻画入木三分,可惜终究脱不开儒家的思想和人生观。吴敬梓赞赏中的人物是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之类的高士,淡泊名利,尤其杜少卿,慷慨洒脱,可视为作者自况。虽然科举考试的弊端,官场的污秽,民间的势利,都令吴敬梓愤慨不齿。但其追求的理想也不脱“重行礼乐”之类的滥调,念念不忘的是“真儒”。《儒林外史》之价值,在人物的描摹展示,而非思想性。中国文艺评论长期强调思想性,其实,小说中,思想性固然重要,但绝非第一要务,为了所谓思想性而编故事,更是小说创作的大忌,不可不查。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外,当首推《儒林外史》。


二、《卡夫卡文集第一卷·变形记》;卡夫卡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孙坤容、李文俊、汪建、叶廷芳、王荫祺、张荣昌、景岱灵译。2008读书清单(上)


号称“欣赏本”的卡夫卡文集,第一卷收录了十六部短篇小说。包括《变形记》、《判决》、《地洞》等名篇,也收入《万里长城建造时》、《老光棍布鲁姆费尔德》等未完作品。


这部“欣赏本”,最让人无法欣赏的恰恰是赏析部分,陶然(不知何许人也?)撰写的评论悖谬不堪。对卡夫卡作品的主旨虽然历来有不同解释,但像他那么牵强附会无知妄解实属难得。例如称《在流放地》里军官的死,杀人机器崩溃,是“反动统治机构土崩瓦解的绝妙象征”,简直是绝妙高论。


卡夫卡的世界宏大而微妙,荒诞而真实,非细细品味不可。重读《变形记》,使我发现了多年前阅读中未曾领悟到的深刻孤独。


三、《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著;上海译文出版社;李文俊译。2008读书清单(上)


福克纳的迷宫。不沉静下来读,会感觉不知所云,又极其乏味。就在颠三倒四的自说自话里,福克纳把最真实而残酷的的人生呈现出来。


在约克纳帕塔法郡,康普生一家是悲剧性的。昆丁的自杀、海蒂的离去、杰生的冷酷势利,直至小昆丁从窗口逃走,整个康普生家族衰落了。福克纳最后说:“他们在苦熬。”那并非仅指迪尔西一家的黑人,而是对故事中人物命运的总结。


时代在变幻,不断有人被从高速运转的时代机器上抛落、遗弃。有些令人厌倦,有些令人怜悯。福克纳究竟在谴责时代,还是在谴责人性?在我看来都不是。因为生活和人是无法割裂的。康普生家族的衰微,是时代使然,也是人性使然。在混沌之中,所有人都和小说中第一个登场的白痴班杰明毫无分别。似乎总有一缕微光吸引着我们,却又永远沉溺于黑暗。


四、《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著;施咸荣译;译文出版社。


施先生的翻译虽然中规中矩,却缺少了塞林格原文中叛逆、张扬的味道,相比原著肆无忌惮的脏话,翻译的文本太文雅,失去了原文口语化的风格。


霍尔顿蔑视虚伪道德,愤恨道貌岸然的嘴脸,厌恶一切桎梏和规则,癫狂偏激到了难以理喻的程度。他不讲理性,爱憎分明,在他的心目中,也许只有虔诚地将灵魂交付上帝的修女,纯洁无瑕的妹妹才是真正的人,剩下的,不过是面具下的怪胎。


“垮掉的一代”是精神的危机,在巨大的迷惘和空虚中,无论做一个虚伪苟活的人还是疯狂叛逆的人,都找不到人生的出口。谁能说经过五十年的光阴,我们是否摆脱掉了危机,还是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