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月闲话之九

(2007-09-17 10:07:23)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人文/历史

丰子恺

分类: 指月闲话
指月闲话之九 

将近中秋,北京寒意乍起,数场秋雨后,炎夏的溽热全消,夜晚要盖上一层薄被了。郁达夫《故都的秋》里说北京人念“阵”字总念做层,“一层秋雨一层凉”,是念错的歧韵。其实北京俗语一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仄仄平仄仄仄平,音调抑扬铿锵,完全不是郁达夫浙江人的读法。

 

偶然翻开丰子恺的书,看到一篇《春》,摘下最后一段在这里:

 

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May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人间有种种的娱乐,即所谓May-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y-games(五月游艺)等。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这确是名符其实的。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最难将息的时候。这时候实际生活上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故西洋的“May”相当于东洋的“春”。这两个字读起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不过May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从对春天的态度,读出东西方文化差异,由此说西方是物质的,东方是艺术的,未免牵强,却可窥见作者的品味和匠心。

 

丰子恺是弘一法师的入门弟子,佛家一派,工绘画,尤以漫画闻名,《护生画集》以佛家的慈心,悲天悯人,借艺术手段激发善良的人性,乃一大善事。

 

丰子恺的文字冲淡平实,《缘缘堂随笔》数卷,谈人生的彻悟,论艺术的真谛,发佛家的妙悟,自成一格。颇类似周作人的文风,,但比知堂逊了些知识的趣意,少了点苦涩的回味。

 

虽然描绘的是春天,字里行间却有金风黄叶的淡定和幽婉,这就是丰子恺笔下的格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