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苏轼 |
分类: 枕边书 |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应试仓促之间,顶着患得患失的压力,写出这样一首佳作,的确不易。
苏轼有《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上阙清新明朗,下阙化用了钱起的诗句,较钱起多了一份潇洒放达。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分来双白鹭,若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中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相传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是尧的女儿,因舜帝崩于苍梧山,自溺于湘江,化而为神,称为“湘灵”。诗词用的都是这个典故,不过钱起是考场内的想象,苏轼却是和张先在湖上偶闻筝声有感而发(张先就是那位写“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词人,人称“张三影”,年长苏轼47岁)。二人在雨后泛舟西湖,忽闻鼓筝之声,脉脉含情,似蕴无限凄苦,不免让词人想起了湘灵。而烟敛云收,惟青山远树,湖平波静,再寻弹筝之人,已渺然如鸿。词到此戛然而止,一片飘渺迷离,留给千年后咀嚼。
张邦基《墨庄漫录》里有一段关于苏轼这首词的传说,说东坡的和张先在西湖游览,有一彩舟渐行渐近,舟上有靓妆女子数人,其中一个最艳丽的,年龄大约三十岁,正在弹筝,风韵娴雅,卓有气度。曲未终,舟已远,惹的多情的二位词人纷纷戏做长短句。这类故事多附会,权当文人的风流想象吧。人世间有太多的擦肩而过,太多的偶然离合,记着也罢,忘掉也罢,再冗长的乐曲总有终了的一刻。曲终人不见,青山如黛,绿水长天,又何必重问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