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李清照诗词选》
中华书局,李清照著,诸葛忆兵选注。
依然记得初中时从同学手里借到一本李清照词选,在本子上一首首抄录的情形,现在那个本子压在书柜的最深处,很久没有翻开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曾以为是绝唱,现在回头再看,未免过于凄厉。
宋朝,一个文化昌明,却又国力孱弱的朝代。对宋诗的评价,钱钟书有一篇不错的论述,李清照的诗作同样为摆脱宋人诗歌的弊端,文力不逮。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易安的小令清丽缠绵,百诵而不厌。千年之后,想世间曾有如此一个明心蕙性的女子,却又命途多舛,真不知是该感谢还是抱怨上苍。
9.《白居易诗选》
中华书局,谢思炜选注。
尽管小学中学课本收录了大量白居易的诗作,让老妪听懂的诗歌要求也传为佳话,不过很惭愧,我还是第一次读白居易的选集。
白诗“浅切”,其特色在叙事诗中最为彰显,不过浅切从另一个方向讲也带来白诗过于平白流俗,而少了极品所必需的含蓄蕴藉之美。拿李白杜甫的诗作放在一起研读,就不难看出其中高下。
白诗最大的成就还在叙事诗上,恰恰是白居易浅白质朴的文字,使叙事中带有一种使人迷人的特质,《长恨歌》、《琵琶行》,明白如话,而又摇曳多姿,是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巅峰之作。
10.《桃花扇》
人民文学出版社,孔尚任著,苏寰中注。
“桃花扇底送南朝”,兴亡之间,儿女情长悲笑歌哭都成了云烟过眼。可惜最后的结局,孔尚任还是难脱道学气,强要把一对有情人拆散,情节铺设的过于生硬。以前有文章谈过《桃桃花扇》,不再赘述。
几个月来的最大感觉是时间不够,总觉得许多事情摆在面前要一一解决,真要作的时候又发现其他事情在掣肘。读书也罢,家庭也罢,工作也罢,皆如是。三十之后,诸事缠身的感觉愈发明显。总想好好休息一下,每次预定下的休息却依旧被大大小小不期而至的事情填满。
《古诗十九首》里道:“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如今只怕焚膏继晷也无济于事。时间无情,仍旧分秒迫近,一点点拽走你手中所有,转眼又是一年,无所成就,能不悲哉!
父亲来家,指责我不看正经书,建议我多看看《读者》里面有深度的文章,我惟有苦笑。想想近年来读书无所成,独觉眼界渐宽,视野日广,再也不耐烦《读者》风格的浅俗作品,也算是进步吧。新年到来,惟祝各位有时间读我这篇文章的人,快乐无忧,多读好书,不要被太多庸俗无聊之事牵绊。
顺便说一下,06年合上的最后一本书是纳博科夫的《洛莉塔》,07年翻开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也许在07年末还要写上对这两本书的评价。
中华书局,李清照著,诸葛忆兵选注。
依然记得初中时从同学手里借到一本李清照词选,在本子上一首首抄录的情形,现在那个本子压在书柜的最深处,很久没有翻开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曾以为是绝唱,现在回头再看,未免过于凄厉。
宋朝,一个文化昌明,却又国力孱弱的朝代。对宋诗的评价,钱钟书有一篇不错的论述,李清照的诗作同样为摆脱宋人诗歌的弊端,文力不逮。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易安的小令清丽缠绵,百诵而不厌。千年之后,想世间曾有如此一个明心蕙性的女子,却又命途多舛,真不知是该感谢还是抱怨上苍。
9.《白居易诗选》
中华书局,谢思炜选注。
尽管小学中学课本收录了大量白居易的诗作,让老妪听懂的诗歌要求也传为佳话,不过很惭愧,我还是第一次读白居易的选集。
白诗“浅切”,其特色在叙事诗中最为彰显,不过浅切从另一个方向讲也带来白诗过于平白流俗,而少了极品所必需的含蓄蕴藉之美。拿李白杜甫的诗作放在一起研读,就不难看出其中高下。
白诗最大的成就还在叙事诗上,恰恰是白居易浅白质朴的文字,使叙事中带有一种使人迷人的特质,《长恨歌》、《琵琶行》,明白如话,而又摇曳多姿,是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巅峰之作。
10.《桃花扇》
人民文学出版社,孔尚任著,苏寰中注。
“桃花扇底送南朝”,兴亡之间,儿女情长悲笑歌哭都成了云烟过眼。可惜最后的结局,孔尚任还是难脱道学气,强要把一对有情人拆散,情节铺设的过于生硬。以前有文章谈过《桃桃花扇》,不再赘述。
几个月来的最大感觉是时间不够,总觉得许多事情摆在面前要一一解决,真要作的时候又发现其他事情在掣肘。读书也罢,家庭也罢,工作也罢,皆如是。三十之后,诸事缠身的感觉愈发明显。总想好好休息一下,每次预定下的休息却依旧被大大小小不期而至的事情填满。
《古诗十九首》里道:“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如今只怕焚膏继晷也无济于事。时间无情,仍旧分秒迫近,一点点拽走你手中所有,转眼又是一年,无所成就,能不悲哉!
父亲来家,指责我不看正经书,建议我多看看《读者》里面有深度的文章,我惟有苦笑。想想近年来读书无所成,独觉眼界渐宽,视野日广,再也不耐烦《读者》风格的浅俗作品,也算是进步吧。新年到来,惟祝各位有时间读我这篇文章的人,快乐无忧,多读好书,不要被太多庸俗无聊之事牵绊。
顺便说一下,06年合上的最后一本书是纳博科夫的《洛莉塔》,07年翻开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也许在07年末还要写上对这两本书的评价。
前一篇:2006读书清单(中)
后一篇:知堂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