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偏头痛

(2022-05-28 21:08:50)
标签:

偏头痛

搭肩穴

外关穴

中平穴

安眠穴

分类: 针灸经络穴位手法
编者/王文远 等
本病是一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亦称血管神经性头痛。多始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常见于行经、疲劳、情绪等诱因。
发作前可有视觉闪光,暗点,偏盲,暂时性失语,半身麻木或运动障碍等先兆,一般15~20分钟。头痛呈周期性发作,每次4~48小时,少见数天,伴有烦躁、恶心、呕吐、畏光、面色苍白等。少数可见眼肌麻痹,瞳孔两侧大小不等;临床中应注意鉴别脑肿瘤、脑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症状性偏头痛。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可能与调节血管运动有关的中枢神经部分功能失调有关。中医称之为“偏头风”,多系肝经风火所致
一、搭肩穴治疗偏头痛
王某,男,39岁,干部,1972年10月26日就诊。
患者自述右侧偏头痛两年余,发作时头痛如炸,痛连目系,甚则上攻巅顶乃至弥漫整个头部,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数天不解,痛楚非常,精神压力大。曾在开封某医院进行脑电图检查诊断为“血管性头痛”。
就诊时症见:头痛连及右眼酸麻胀,视物不清,面容痛苦,暴作如锯直入,痛连目系,形体消瘦,舌质红,脉弦。
中医辨证:肝阳上亢。治以清泻肝火,祛风解痉止痛。
取穴:右侧搭肩穴。
偏头痛

取穴方法:令患者取坐位,以患者(左)手搭对(右)侧肩背处,即中指尖处为此穴。用1.5寸毫针向下内侧刺入1寸左右,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肩部酸胀,头痛立愈,3年随访未见复发。
按:“搭肩穴”为胸神经第1、2后支的侧支分布,针刺该穴起到调节血管神经,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以达镇痛之效。
(聂汉云等)

二、外关穴治疗血管性头痛
陈某,女,50岁,1986年5月18日就诊。
主诉:前额部阵发性头痛反复发作1年余,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头痛即可发作,以前额部阵发性搏动性疼痛为主,伴有头昏恶心,服药治疗未见好转。临床诊断:血管性头痛。
偏头痛

取穴:左外关,手法为泻法,一次后头痛症状消失,头昏减轻,以后每日一次,留针15分钟,六次治愈,半年随访未复发。
按:外关穴系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别走心主手厥阴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为临床常用之要穴。
(张继耀)

三、中平穴治疗神经性头痛
张某,女,36岁,北京某中学教师。1990年12月6日就诊。
主诉:右侧偏头痛两周。经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神经内两周。经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神经内科会诊,诊断为神经性头痛。
采用整体平衡针刺疗法,取左侧中平穴。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2.5寸一根,行直刺法,手法为泻法。
偏头痛

病人自述针感向足趾放射,头疼显著减轻。经连续治疗5次,临床治愈。1991年11月随访未见复发。

四、安眠穴治疗血管性头痛
郑某,女,47岁,1990年10月21日就诊。
素有血管性头痛史,发作无定时已20余年,现头晕头痛欲裂,以太阳穴及巅顶为著,恶心欲吐,目胀耳鸣,心烦不眠,舌红苔薄,脉弦数。
针安眠穴,每日一次,又配神门以泻心火,合中药治疗10天,而收全功。
偏头痛

按:安眠穴为奇穴,在足少阳胆经循行范围之内。肝胆互为表里,故取此穴,又可起到泻肝清火,舒肝解郁,平肝潜阳之效。为提高疗效,针刺安眠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取穴要准确,如偏上5分,则兴奋,偏下5分则针感向耳,而无安眠之效
进针深度一般在1.5~2寸,达不到深度,局部胀,无感传,疗效差
针感应至头维处,效果最佳,一般针后在10分钟内,头部应出现昏沉感,个别病人带针即能入睡。
(杜连澎)
本文摘自《常见病的一针疗法—单穴疗法验案荟萃》,编者/王文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