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心”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强音

(2009-03-06 00:06:18)
标签:

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

信心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信心”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强音
盛大林

 

“通过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增强社会消费的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信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来自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来自已经制定并实施的应对挑战、着眼长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来自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来自充裕的资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来自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活力增强的各类企业和富于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自改革开放30年建立的物质、科技基础和体制条件;来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全国上下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自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坚定必胜信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信心”二字出现了八次。

 

一份《报告》,八次提到“信心”;为了证明“信心”,又一口气用了八个“来自”!这在以前的《报告》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我明显感觉到:“信心”是今年《报告》的最强音!

 

《报告》为什么如此强调“信心”?因为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就是信心!

 

正如温总理在《报告》中所言,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导致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大量破产,进而导致失业大量增加。股市等资本市场振兴乏力,房地产等支柱产业持续低迷,与此同时,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社会保障等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根本缓解,农民增收困难,内需一直不旺,财政收入大减,支出却在增加……面对如此严峻和复杂的局势,人们难免心存疑问:中国今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能不能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能不能控制在4.6%以内?中国能不能经受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何时才能走出低谷?……疑虑重重就是信心不足的表现,虽然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振兴规划及其具体政策措施,但人们还是在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给出怎样的回答。

 

应该说,《报告》没有辜负公众的期望。宏观上,《报告》用八个“来自”给全国人民送上一颗颗“定心丸”;微观上,《报告》从货币政策、财税改革、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安排。全国财政赤字9500亿元,新增贷款5万亿元,企业、居民税负减轻5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促进就业,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向医改投入8500亿元,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461亿元,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这一个个数字表明了国家重振经济的决心,也势必要增强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

 

现代市场经济,信心是极其重要的支撑。金融危机的发生,与信心的崩溃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重振经济,首先必须恢复国民的信心。在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情况下,《政府工作报告》着力于信心的重建,确实是号准了中国经济的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