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镭钴验贪”是“技术反腐”的新成果

(2009-02-12 00:06:12)
标签:

制度反腐

技术反腐

司法独立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必须走出“技术反腐”的窠臼
盛大林

 

近日,一名网友贴出了一份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的发明申请——“一个检验是否贪官污吏的方法”。这个“发明”的使用的原理在于,可在钱物上加入名为镭或钴的放射性同位素,然后将带有该种放射性同位素的钱物交与被检测人。若其收受了这些钱物,反贪部门用相应的探测仪既可马上发现其钱物藏匿的地方。申请人王俊峰称,这个方法简便易行,见效快,省钱、省力,是能够检验贪官污吏的“试金石”。(据2月11日《信息时报》)

 

这个反腐“新发明”确实简便易行。不过,使用“镭钴验贪法”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让行贿者在行贿之前把镭钴等放射性同位素抹在钱物上。可是,哪一个行贿者愿意这样做呢?但凡行贿,图的是能通过对方谋取非法利益,而不是为了搞倒对方;更何况,行贿也是一种犯罪,谁也不愿意“自投罗网”。如果反贪人员用抹过镭钴的钱物去“考验”某一侦查对象,那又不是行贿受贿的性质,其钱物既不是赃物,又有“引诱犯罪”之嫌。因此,“镭钴验贪法”在操作上就存在悖论。难怪网友们纷纷觉得这个“新发明”太搞笑了。

 

不过,我倒不觉得“镭钴验贪法”有多可笑,因为类似的“反腐新招”时有出笼。比如有的地方为了防止干部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规定宴席不得超过多少桌,有的地方为了防止考试作弊在考场安装信号屏蔽设备,有的地方为了预防公车私用给公车都装了电子定位设施,有的地方让干部夫人和孩子当廉政监督员并美其名曰“小眼盯大眼”……诸如此类。官方出台的这些反腐措施比民间发明的“镭钴验贪法”高明吗?

 

纵观近年来出台的种种“反腐新招”,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技术主义”,即大都是试图利用现代科技或技术手段遏制腐败行为。专利申请人王俊峰之所以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发明出了“镭钴验贪法”,可能就是受到了各种“技术反腐”措施的启发,或者是看到了反腐行动中的技术性市场需求。实际上,把镭钴等放射性同位素事先放在钱物上然后探测与把电子定位设备事先安装在公车上然后定位,可谓异曲同工。尽管如此,“镭钴验贪法”也可以算是“技术反腐”的“新成果”。

 

也不能说这些技术性的“反腐新招”毫无价值。没有技术或新招,反腐败肯定缺乏效率。但预防和查处腐败,技术永远是第二位的,制度才是第一位的。在目前之中国,反腐败最缺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制度。要想知道公车何时在何地被何人使用,要查明某名干部是否非法收受了财物又藏匿在哪里……技术上都不是太难,关键在于公众能不能真正地监督权力、司法机关能不能独立地依法办案、发现了违法犯罪嫌疑又能怎么样?其实,很多腐败的证据就摆在光天化日之下,不需要使用任何技术手段就能获取,比如一些干部购置的豪宅名车。

 

高调反腐倡廉,中国已进行很多年了,但腐败却“越来越严重”(温总理语),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技术太落后了,而是因为制度太不完善。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必须走出“技术反腐”的窠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