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北大:是谁让季老的生活不“和谐”?
(2008-12-15 00:34:17)
标签:
季羡林吴志攀杨锐教育 |
分类: 杂文时评 |
请问北大:是谁让季老的生活不“和谐”?
盛大林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13日在北大官方网站上再次发出声明称:近日来,一些校外媒体记者多次电话询问所谓“季羡林收藏书画被盗卖”事件的进一步调查情况,我们非常理解和感谢媒体的关注。此前,学校已经通过新闻发言人就此事做了说明,结论是明确、清楚的。关于季老的家庭事务,我们呼吁社会舆论以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尊重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使季老在医院的生活保持安定和谐。(据12月14日《成都商报》)
从收藏者张衡举报季羡林藏品被盗,到北大调查并回应称那些“拍卖的字画均为赝品,季老藏品并未被盗”,再到季老直称藏品被盗“千真万确”的视频被公布,又到媒体曝出季老之子季承13年见不到父亲……“季羡林收藏书画被盗卖”一事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越来越多的疑点,公众和媒体当然想探个究竟。然而,人们等来的却是北大的一纸不正面回答问题却暗指舆论不理性、不负责、不尊重、不和谐的声明。
北大在二次声明中称,盗画案的“结论是明确、清楚的”。的确,北大此前的调查结论很“明确”,即拍卖的书画均是赝品,季老所藏的字画没有被盗。但这样的结论“清楚”吗?盗画嫌疑人、季老的秘书杨锐是北大党委副书记吴志攀的妻子,由北大的下属部门去调查此事本身就是缺乏公信力的,因为部下不太可能得出“上司夫人作贼”的结论。更何况,季老本人也直称藏品被盗一事“千真万确”,难道季老对自己的藏品也没有调查组“清楚”吗?北大的这种回避问题的态度理性、负责吗?
尤其不能让人容忍的阻止父子见面。血缘亲情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情感,越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越是需要这种亲情。在时隔13年终于见到儿子后,季老也明确表达了回家的愿望。然而,作为季老的亲生儿子,季承的探视权竟然都被剥夺了。从13年久别重逢的父子对话中可以看出,父子之间甚至连通电话的机会都没有。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季老原来还有个儿子!做出如此反人伦、反人性的事情,北大“尊重”季老和季承的权利了吗?亲生儿子不得见、十几年被“软禁”在没有亲情的环境中,这样的生活“和谐”吗?
在那段视频中,季老称:“有人当面叫你季爷爷、季爷爷,背后偷你的画”,他还说:“我知道你(季承)要来,有人从中作梗,这我知道。”老人的不满溢于言表,而这样的生活状态显然称不上“和谐”——那么,是谁让季老的生活不“和谐”?难道是因为公众和舆论吗?
其实,在杨锐是否盗取季羡林藏画的问题上,当事人丈夫担任主要领导的北大根本就不应该有发言的资格。此事的调查处理要取信于人,需要一个前提条件:要么由“第三方”介入调查,要么吴志攀辞去北大党委副书记的职务。
盛大林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13日在北大官方网站上再次发出声明称:近日来,一些校外媒体记者多次电话询问所谓“季羡林收藏书画被盗卖”事件的进一步调查情况,我们非常理解和感谢媒体的关注。此前,学校已经通过新闻发言人就此事做了说明,结论是明确、清楚的。关于季老的家庭事务,我们呼吁社会舆论以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尊重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使季老在医院的生活保持安定和谐。(据12月14日《成都商报》)
从收藏者张衡举报季羡林藏品被盗,到北大调查并回应称那些“拍卖的字画均为赝品,季老藏品并未被盗”,再到季老直称藏品被盗“千真万确”的视频被公布,又到媒体曝出季老之子季承13年见不到父亲……“季羡林收藏书画被盗卖”一事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越来越多的疑点,公众和媒体当然想探个究竟。然而,人们等来的却是北大的一纸不正面回答问题却暗指舆论不理性、不负责、不尊重、不和谐的声明。
北大在二次声明中称,盗画案的“结论是明确、清楚的”。的确,北大此前的调查结论很“明确”,即拍卖的书画均是赝品,季老所藏的字画没有被盗。但这样的结论“清楚”吗?盗画嫌疑人、季老的秘书杨锐是北大党委副书记吴志攀的妻子,由北大的下属部门去调查此事本身就是缺乏公信力的,因为部下不太可能得出“上司夫人作贼”的结论。更何况,季老本人也直称藏品被盗一事“千真万确”,难道季老对自己的藏品也没有调查组“清楚”吗?北大的这种回避问题的态度理性、负责吗?
尤其不能让人容忍的阻止父子见面。血缘亲情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情感,越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越是需要这种亲情。在时隔13年终于见到儿子后,季老也明确表达了回家的愿望。然而,作为季老的亲生儿子,季承的探视权竟然都被剥夺了。从13年久别重逢的父子对话中可以看出,父子之间甚至连通电话的机会都没有。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季老原来还有个儿子!做出如此反人伦、反人性的事情,北大“尊重”季老和季承的权利了吗?亲生儿子不得见、十几年被“软禁”在没有亲情的环境中,这样的生活“和谐”吗?
在那段视频中,季老称:“有人当面叫你季爷爷、季爷爷,背后偷你的画”,他还说:“我知道你(季承)要来,有人从中作梗,这我知道。”老人的不满溢于言表,而这样的生活状态显然称不上“和谐”——那么,是谁让季老的生活不“和谐”?难道是因为公众和舆论吗?
其实,在杨锐是否盗取季羡林藏画的问题上,当事人丈夫担任主要领导的北大根本就不应该有发言的资格。此事的调查处理要取信于人,需要一个前提条件:要么由“第三方”介入调查,要么吴志攀辞去北大党委副书记的职务。
前一篇:查处赔本售房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后一篇:拉动内需必须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