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应该是救市的第一选择
(2008-10-24 00:11:32)
标签:
减税救市财经 |
分类: 杂文时评 |
减税应该是救市的第一选择
盛大林
继3486项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率下月起调高后,财政部9月初提交的千亿元减税规模的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减税规模保底为1500亿元,有望达到2000亿元,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据10月23日《信息时报》)
就在减税消息见诸报端的同时,财政部决定:从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
看完这两条消息,结合半个月前央行出台的“双率齐降”以及暂免利息税等政策,我明显感觉到,中国的救市不仅已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结合,而且也呈现出“点面结合”的态势:所谓“点”,就是在重点行业或重点领域进行重点扶持,这一个“点”显然就是房地产行业;所谓“面”,就是普惠型的拯救方式,它可以让各个行业各个群体都能从中受益,而减税就是这样一种手段。
投资、消费、出口是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又是近年贡献最大的。由于受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前不久,国家再次上调商品出口退税率,就是为了防止出口的过快下滑。但在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消费普遍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很难保持以前的势头。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基本完备,不太可能像当年那样大量的吸纳投资。因此,要保持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必须在消费上做文章。实际上,过度地依赖出口和投资而消费不旺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拉动内需呢?减税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增值税转型后,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可以在当期销项税中扣除。企业税负减轻后,既可以增加投资,也可以提高职工收入,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消费。而利息税的取消,更是可以直接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其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也是顺理成章的。
当然,仅仅减免增值税和利息税,力度还很有限。为了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中国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减税。比如再次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取消红利税。在房地产行业,也还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取消或降低房屋转让营业税。实际上,营业税在未开征的时候就饱受与个人所得税“重复征税”的质疑,当初之所以开征此税,是为了抑制疯涨的房价,现在,国家既然已经转而鼓励住房消费,那就没有理由保留这一税种。
拯救楼市虽然可以让房地产行业这一经济支柱继续为中国经济提供支撑,但它也会保护该行业的泡沫和高房价,并招致民意的反对。而减税则是直接的惠民之举,公众自然无不欢迎。救楼市是“刺激”性的手段,其效果是短期的;而减税则是“滋养”式的措施,会使经济长期受益。因此,虽然刺激性的救市措施也是必要的,但减税应是救市的第一选择。
当然,减税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这就需要政府勒紧腰带。要知道,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财税收入的增幅已经出现大幅下滑。如果把通货膨胀等因素考虑进去,财政收入甚至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再减税,对于过惯了“富日子”的政府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盛大林
继3486项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率下月起调高后,财政部9月初提交的千亿元减税规模的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减税规模保底为1500亿元,有望达到2000亿元,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据10月23日《信息时报》)
就在减税消息见诸报端的同时,财政部决定:从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
看完这两条消息,结合半个月前央行出台的“双率齐降”以及暂免利息税等政策,我明显感觉到,中国的救市不仅已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结合,而且也呈现出“点面结合”的态势:所谓“点”,就是在重点行业或重点领域进行重点扶持,这一个“点”显然就是房地产行业;所谓“面”,就是普惠型的拯救方式,它可以让各个行业各个群体都能从中受益,而减税就是这样一种手段。
投资、消费、出口是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又是近年贡献最大的。由于受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前不久,国家再次上调商品出口退税率,就是为了防止出口的过快下滑。但在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消费普遍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很难保持以前的势头。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基本完备,不太可能像当年那样大量的吸纳投资。因此,要保持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必须在消费上做文章。实际上,过度地依赖出口和投资而消费不旺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拉动内需呢?减税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增值税转型后,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可以在当期销项税中扣除。企业税负减轻后,既可以增加投资,也可以提高职工收入,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消费。而利息税的取消,更是可以直接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其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也是顺理成章的。
当然,仅仅减免增值税和利息税,力度还很有限。为了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中国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减税。比如再次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取消红利税。在房地产行业,也还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取消或降低房屋转让营业税。实际上,营业税在未开征的时候就饱受与个人所得税“重复征税”的质疑,当初之所以开征此税,是为了抑制疯涨的房价,现在,国家既然已经转而鼓励住房消费,那就没有理由保留这一税种。
拯救楼市虽然可以让房地产行业这一经济支柱继续为中国经济提供支撑,但它也会保护该行业的泡沫和高房价,并招致民意的反对。而减税则是直接的惠民之举,公众自然无不欢迎。救楼市是“刺激”性的手段,其效果是短期的;而减税则是“滋养”式的措施,会使经济长期受益。因此,虽然刺激性的救市措施也是必要的,但减税应是救市的第一选择。
当然,减税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这就需要政府勒紧腰带。要知道,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财税收入的增幅已经出现大幅下滑。如果把通货膨胀等因素考虑进去,财政收入甚至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再减税,对于过惯了“富日子”的政府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前一篇:不必调查“蛆橘谣言”的源头
后一篇:土地流转仍未突破所有权“甁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