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衣物被弃是“重大慈善事故”
(2008-09-25 00:09:09)
标签:
慈善事故抗震救灾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赈灾衣物被弃是“重大慈善事故”
盛大林
武昌珞喻路一垃圾中转点突然堆满上千件衣服,引来拾荒者和过往行人驻足挑拣。据目击者称,“听说是捐给灾区的衣服,灾区不要,就当作垃圾丢了,由三辆翻斗车运到这里。”。不少拾荒者和市民纷纷挑捡。路边卖小吃的一位女士表示,目前穷困的人还很多,灾区不要的衣服可以赠给山区和穷困的人,这样丢在垃圾中转点,是一种浪费,让捐赠者心寒。(据9月24日《长江商报》)
这不是些普通的衣服,这些衣服上面都凝聚着无数的爱心。然而,这些连武汉市民都觉得还可以穿的衣服,竟然被当作垃圾扔到垃圾中转站。这既让人心寒,也让人震惊、疑惑——
目击者所说的“灾区”应该是指四川等地震的灾区。这些灾区的群众真的都衣食无忧了吗?山崩地裂、墙倒屋塌……无数家庭的衣食财物毁于废墟之中,受灾的群众数以千万计。虽然政府救灾不遗余力、全国同胞踊跃捐赠,但灾区所需要的物资是海量的。地震发生在初夏,随后的几个月对衣物的需求可能不大,但随着冬天的临近,这方面的需求肯定大大增加,灾区怎么会不需要衣服呢?
也许,灾区最需要的是钱,而不是衣物。但衣服是生活的必需品,所谓“衣食住行”,衣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灾区群众的衣服不够穿,捐款也要用来买衣服。既然有捐赠来的衣服,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
退一步讲,即使地震灾区不再需要衣服,其他地方难道都不需要吗?全国还有3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他们中的很多人连温饱都没有解决。负责救济救助以及慈善的各个部门并不只是为地震灾区服务的,其他地方的贫困人口同样需要政府的救助和慈善的阳光啊。
中国的慈善资源并不算丰富,社会的慈善风气也不太浓厚。但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却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慈善浪潮。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钱的捐钱,有物的赠物……虽然捐款有多少,捐物有贵贱,但大家的爱心都是一样的,都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然而,人们的善心却没有得到善待。虽然被送到垃圾中转站的衣服只有千件左右,涉及的捐赠者可能只有几百人,但它伤害的却是所有捐赠者的善心。如果说潮水般的善心就像是一股股暖流,那么赈灾衣物当垃圾则像是透彻心肺的寒流。它亵渎了人们的热情,伤害了慈善的基础,从这些意义上讲,它比背地里截留挪用对慈善的危害更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慈善行业的一次“重大事故”!
那么谁是这次“重大事故”的制造者?如果是灾区有关部门拒绝接受这些衣物,那么这些部门必须拿出“不要”的理由;但即使是被灾区拒收,也不应该“弃之如蔽屐”。因此,把慈善衣服当垃圾处理的单位肯定要承担主要的责任。而要查出这个单位并不难,因为“慈善衣服垃圾化处理”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而且负责接受捐款捐物的部门也就那么几个。
“三鹿奶粉”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干人为之负责,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发生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更是让省长下了马……那么,谁来为武汉发生的这次“重大慈善事故”负责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