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结“一考定终身”为时过早

(2008-07-11 00:13:35)
标签:

高考制度改革

一考定终身

教育

分类: 杂文时评

终结“一考定终身”为时过早
盛大林


天津市政府日前颁布了《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并将于2009年开始实施。天津市高考考生“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即将结束。据报道,2006年以来,天津市先后建立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招生学校可在考生高考分数同等的条件下,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较佳的考生。(据7月10日新华网)

 

“一考定终身”即将终结?一看到上述新闻的标题,我不禁为之一震。但仔细看过报道,才发现“终结”之说不过是夸大其辞。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听起来确实有些新意,但有多大意义呢?原来,只是在“高考分数同等”的情况下,两个制度的优胜者才有“优先录取”的机会。高校在招生的时候,肯定还是要先录取明显高出分数线的考生,因为这些考生与低分考生的高考分数是不同等的;而只有对那些刚刚过线的考生,才会参考他们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天津这两个制度的意义非常有限,改革也并没有真正突破“一考定终身”。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对天津的改革非常失望;实际上,我认为没有突破是理所应当的,因为现在远远还没有到突破的时候。

 

根据方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设定等级,而是以写实性评语、资质认定、成果表达等形式记录和评价考生的表现、事迹、个性、专长等,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一个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主要由学校老师的主观感觉来判定,而招生的老师是否录取某个学生也取决于主观的感觉。假如“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成了高招录取的主要依据,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文革期间“推荐上大学”的殷鉴不远,而前不久辽宁省本溪市“公开选拔”的4名团县委书记副书记中有3人是市委领导的子女更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学业水平考试也是如此。连高考都弊案不断,平常举行的学业水平考试岂能成为一片净土。

 

不是说天津市高考改革方案的思路和方向不对,而是说这样的方案还缺乏公正实施的土壤。权力不受制约、腐败无孔不入,教育体制严重扭曲、公办高校“所有者缺位”……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推行素质教育当然重要,但维护高招公正更加重要,因为公正是素质的保证。就公众关注的程度而言,公平公正也高于素质教育。就拿清华大学准备“破格”录取少女作家蒋方舟一事来说,清华按照自主招生的程序,本着“不拘一格招人才”的原则,为蒋方舟加60分,本来也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一种表现,但仍然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这种质疑实质上就是对公正的担忧。

 

高考制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目前还找不到比它更好的选拔制度;“一考定终身”确实应该终结,但现在还远远不是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