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修文县形式主义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汇报材料“照搬”与形式主义“穿帮”
盛大林
贵阳市两个县政府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百日督查第七组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汇报材料竟然基本相同。经查,是修文县照搬了邻县汇报材料。据报道,两县的汇报材料结构一致,汇报内容层次基本相同,顺序不变,有15处段落雷同。仅在“强化基础,推动管理”一节中,四个分段近600字内容完全一样,改动的仅是文中出现的数据。不仅如此,修文县政府在汇报材料中竟有一处称“全市烟花爆竹实行‘禁改限’”。(据6月19日《贵州都市报》)
工作汇报材料也搞“克隆”?乍一听,确实让人哭笑不得;一转念,却又觉得不足为奇——因为我在网上时常看到“代写年终总结、工作汇报”之类的广告。再在网上一搜,从事这种“业务”的“枪手”或“公司”真是不计其数,俨然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产生这样的“服务”乃至形成“产业”,肯定是因为市场上有这样的需求。这种的“业务”很多,说明“克隆”的汇报材料也很多。既然一个“枪手”可以为N个职工或单位炮制“年终总结”,此县“照搬”彼县的汇报材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说不定哪一天,检查组还会发现几个地方的汇报材料不仅完全相同而且出自一个“枪手”哩!
每个职工、每个单位、每个地区……工作开展的情况肯定都不一样,形诸文字的汇报材料当然也不应该一样。那么,为什么有人要请人“代写”工作总结?修文县为什么敢照搬邻县的汇报材料?无非是因为,他们觉得所谓“工作总结”都只是形式主义、走走过场,没有人认真,甚至没有人看完那些汇报材料;督查组也好,检查组也罢,也大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听听汇报,不会有人到实地考察核实……所以,好歹拿出一份材料,应付一下就行了。“代写”生意火爆却很少听说被揪出,足以说明“代写”或“照搬”的风险确实不大。
也许有人要问:修文县的“照搬”不就出“事故”了吗?是的。但要明白:任何作业都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再者,修文县此次“事故”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看完报道,我就在想:假如修文县照搬的不是同在“督查第七组”督查范围之内的邻县而是千里之外某个县的汇报材料;假如修文县在照搬的时候,章节做些调整、文字稍作修改,而不是机械地照抄;假如修文县照搬的汇报材料中没有出现“全市”这样的硬伤……督查组还会发现“照搬”吗?
形式主义当然是重“形式”和“表面”的。但“形式”也要做得冠冕堂皇,在“表面”看来也要像模像样。“合格”的形式主义,不会让人一眼就能看到那是“形式”,至少不能“穿帮”或者出现硬伤。邻居刚演过的戏,你紧接着又演;明明是一个县,却去总结“全市”的工作……这在“形式”上也说不过去嘛。有道是:“认认真真走过场”。修文县连“走过场”都不认真,这就突破了形式主义的底线,被揪出来示众也就在所难免了。
不管怎么说,修文县的此次照搬都是一次教训。不过,这次教训可以作出两种解读:一是干工作一定要踏踏实实,不能像修文县那样敷衍塞责;一是走过场一定要认认真真,不能像修文县那样没有技术含量。至于哪一种“教训”更有市场,取决于各级政府及其干部的工作作风。就拿检查工作来说,如果还是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听听汇报,那么照搬汇报材料之类的事情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会愈演愈烈——只有“克隆”技术会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