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程审计”只是一颗“定心丸”

(2008-06-07 01:10:45)
标签:

全程审计

信息公开

杂谈

“全程审计”只是一颗“定心丸”
盛大林

 

为了防止赈灾款物使用中滋生腐败,审计署打破常规全程跟踪审计并将定期公布审计结果。据介绍,以往的审计多是“秋后算账”,虽然对个别项目也进行过跟踪审计,“但是,与这次审计有很大的差别。”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此次赈灾款物的审计从救灾款物的接收开始,一直到登记、发放、管理等每个细节,审计人员都会参与。组织对汶川地震救灾这样大规模的款物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审计署来说是个创新。(据6月2日《法制日报》)

 

截至6月1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15.38亿元,实际到账款物376.22亿元。这意味着,此次汶川大地震所接收到的捐赠款物数额之多,已经创下了历史之最。不过,社会上有很多人心存疑虑:这些赈灾款物能不能都用到灾区群众的身上?会不会滋生腐败?审计署打破常规实行“全程审计”虽然主要是因为救灾款物的极端敏感性,但也是对公众疑虑的一种回应。

 

应该说,审计署的“全程审计”确实是一颗“定心丸”。与以往的“秋后算账”相比,“全程审计”至少有两大好处——

 

一是“关口”前移了。“秋后算账”式的审计只是一种事后的审查,“关口”是设在最后的。审计的时候,钱已经花过了,物也已经用过了。即使查出问题,违规使用的钱物也不能完全追回。即使把相关责任人送上法庭,损失也不可挽回了。而“全程审计”则在原有的最后一道“关口”之前又设了好几道关,直抵救灾款物的源头。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不至于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审计署的这种创新,也是国家“惩防并举,以预防为主”的反腐败策略在审计工作中的体现。

 

二是“关口”增多了。以前只有一道关,现在变成了好几道关。谁若想染指救灾款物,只有“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得逞。这样的贴身紧盯,无疑大大增加了违规的难度,也就大大提高了救灾款物的安全系数。

 

不过,“关口”多了、靠前了,也不意味着万无一失。“关口”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取决于把关者能否经受住各种考验、能不能真正把住关。就以往的表现来看,应该说我国的审计队伍还是比较过硬的;为了保证审计人员的廉洁,审计署也出台了非常严格的纪律要求。但纪委书记频频“落马”的现实提醒我们:任何权力都有被收买的可能。因此,“全程审计”这颗“定心丸”的功效也是有限的——它虽然可以稳定人们的心神,却不能完全根除公众的“心病”。要想保障救灾款物用到实处,还需要其他各种监督形式共同发挥作用,尤其是要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而要发挥这些监督形式的作用,基本的前提是救灾款物使用管理信息的完全公开。

 

当然,审计部门只有公开审计结果等信息的权力。至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信息的完全公开,就不是审计部门所能决定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