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铁公鸡排行”错在哪里?

(2008-05-29 17:53:27)
标签:

铁公鸡

逼捐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道德评价应坚持两个“单向度”
盛大林

 

无数人为之牵肠挂肚寢食难安,无数人奔赴灾区充当志愿者,无数人争先恐后的捐款捐物……自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举国上下,爱潮涌动。的确,巨大的灾难就像是一次洗礼,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震撼和升华。我相信,这十几天前的犯罪率肯定是比较低的。

不过,在这一次爱的集体提升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遗憾的现象,比如所谓的“铁公鸡榜”以及“逼捐”。连日来,在很多网络论坛以及即时通信工具(QQ、MSN等)中,流传着很多的“黑名单”:哪哪家企业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哪哪些名人捐的款太少太少,有的人甚至到“铁公鸡”的家门口大喊大闹……

 

我理解这些人的心情。他们主要是为灾区的群众而着急、希望更多的人献给更多的爱心。但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这种做法确实是有问题的——

 

首先,捐赠并不是义务。捐了,那是一种善举;不捐,也是无可非议的。至于捐多捐少,更是不能以量取人。人与人的经济状况不同,每个人的境界也有差异,一个乞丐捐出100元可能比一个富豪捐出100万更让人感动。有人说,危险时刻伸出援手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可是企业尽“社会责任”并不一定要捐款,它们依法纳税、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等本身就是尽“社会责任”的表现。有的企业确实很大,但大有大的难处,假如人家的资金链正紧,确实拿不出很多的钱,这有什么好指责的呢?

 

再者,指责别人不高尚,前提是自己比别人更高尚。如果指责的人还没有被指责的人高尚,那就太可笑了。可是,你怎么知道别人没有你高尚呢?我相信,制造或传播“铁公鸡榜”的人都献过血或者捐过款,甚至自认为已经竭尽全力了,但他们无法知道自己高尚到了什么程度——难道抢占了道德制高点、道德大棒舞起来或者接过了道德纠察棒,自己就能胜任“卫道士”吗?

 

事实证明,确实有不少被指责的所谓“铁公鸡”比逼捐的人更高尚。在舆论的压力下,有关部门证实:有些所谓的“铁公鸡”其实捐过款甚至捐了很多。公众之所以不知道,有的是因为总公司一并捐出而“总店”与“分号”的名称不一,有的是因为不事张扬或者不太愿意让人知道。那些在电视上举着“大支票”的捐款者当然也是高尚的,但“做好事不留名”的人肯定更高尚——前者美名远扬,后者却备受指责,这不是太荒唐了吗?

 

也许有人要说,上述这种情况只是误会。的确,是误会。但当你挥舞道德大棒的时候怎么能避免这样的误会呢?你知道这样的误会多么让人寒心吗?“逼捐”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为了不上“黑名单”或被“误伤”,那些原本准备“悄悄行善”的人也争相挤到镜头前并大声告诉全世界“我也捐款了”!也就是说,“最高尚”可能反被逼成了“次高尚”,这对社会道德的改善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当然,道德是需要维护和弘扬的。但道德应该怎样维护和弘扬,却是大有讲究的。我认为,道德的维护和弘扬应该坚持两个“单向度”,即:对道德底线以下的行为只批评不褒扬,对道德底线以上的行为只褒扬不批评。有人做了十件坏事,有人做了一件坏事,对这两个人都要批评,不能因为后者比前者做的坏事少就表扬他;有人做了十件好事,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对两个人都要表扬,不能因为后者比前者做的好事少就批评他。

 

行为的“定性”是容易的,但道德的“量化”却很难。道德的维护和弘扬,关键在于价值观的引导,而不在于比较善或恶的大小。我当然也希望更多的人捐更多的款,爱心永远不嫌多。但捐赠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不管捐多捐少,我们都应该报以掌声。即使有人不捐,也不能报以嘘声。搞一个“慈善榜”是弘扬真善美,但搞个“铁公鸡榜”则是一种道德绑架。

 

请记住:宽容本来就是高尚的应有之义——指责别人不高尚的行为本身就是不高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