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盛大林
盛大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520
  • 关注人气:25,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业必须系上“保险带”

(2008-02-29 17:08:07)
标签:

农业保险

财经

分类: 杂文时评
 

农业必须系上“保险带”
盛大林

 

本想等到过年卖个好价钱,哪承想几十年不遇的冰冻灾害阻断了交通,大量熟透的沙糖橘要么超低价贱卖,要么烂在了果园里。一家人几乎全部的希望都破碎了,天好像塌了下来。在家人责备声中,灾前没有同意出手的朱老汉,终于在自己的果园里喝下了农药,并于大年二十九离开了人世……这是发生在广东省清远市佛冈龙山镇的事儿。像朱家这样受灾的,还有很多。据传,当地因灾而走绝路的还有两人。(据《南方农村报》)

 

人家欢天喜地过大年,他家悲天恸地办丧事。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悲痛啊?!

 

朱老汉的想法并没有错。因为越到年关,沙糖橘的价钱越高。若是正常的年份,朱家肯定能过上一个大肥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今年的清远市(另外还有很多地方)偏偏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冰冻灾害——这种小概率的天灾,谁能预料到呢?

 

无论是主张晚些出手的朱老汉,还是主张早些出手的其他家庭成员,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追求最大的收益。虽然意外的灾害使朱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全家人应该共同面对,而不能相互指责。不难想像,朱老汉由于“决策失误”,心里的压力已经够大了,如果骨肉儿女还要争吵甚至埋怨,他老人家如何承受得了?因此,如果朱家人在灾难面前能保持理智,朱老汉的悲剧完全有可能避免。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那样突如其来的巨灾面前,又有几人能保持冷静和理智呢?因此,要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主要还得寄望于灾害不要发生或者灾害发生后有更多的人共同分担。很显然,告别灾害是不可能的,但共同分担却是可以做到的,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农业保险。试想:如果朱家加入了农业保险,并且可以得到相当的赔偿,朱老汉何至于如此绝望,又何至于走上绝路呢?

 

说起农业保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早在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开办了农业保险业务,并在开始的十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商业性农业保费收入一度超过了8亿元。但此后便逐年萎缩。到了近几年,全国农业保险业务收入只有3亿元左右。随着保费收入的减少,农业保险的品种也在减少。在有些地方,农业想买保险也买不着。
 
我国的农业保险为何发展缓慢?首先,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损失严重,农业保险的赔付居高不下;其次,我国农村经营方式分散,农业保险在承保、定损和理赔过程中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存在道德风险隐患。保费标准高了,农民交不起;保费标准低了,保险公司赔不起。两难之中,农业保险岂能蓬勃发展。

 

那么,如何破解农业保险的困局?政府的扶持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政府应该提供财税政策方面的支持,比如分担参保农民的部分保费,减免农业保险企业的税收,包括成立政策性保险公司并提供再保险保障等;另一方面,法律制度上的保障也不可缺少。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都制定有关于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在保费来源、政府再保险等方面都有专业的规定。

 

其实,中国保监会早在2003年11月就完成了一份《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初步方案,提出农业保险制度的总体设计是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立体经营的农业制度框架,充分发挥国家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以适应我国农业保险的需要,满足广大农民参与保险的需求。但这一设想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靠天吃饭的农业又是风险最大的产业。为了避免像朱老汉这样的悲剧,为了农民的共同富裕,为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必须系上“保险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